古代喪葬禮儀都有哪些步驟?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08-28 13:11 回復:0 關注量:1875

  朱熹在《朱子家禮》中把喪葬分成若干步驟,僅安葬之前就有初終(病人一斷氣稱作初終)、沐浴、襲、奠、為位、飯含、靈座、魂吊、銘旌、小斂、大殮、成服、朝夕哭奠、上食、吊、奠、賻、聞喪、奔喪等步驟,這些步驟需要規定的天數完成。


  按照皇家喪葬的禮來看,主要有18個步驟:


  1.初終:病危的人斷氣后叫“初終”,此時人要在正室、正寢內。


  2.復:這是為死者招魂的一種儀式。招魂時由復者拿著死者的衣服,一手執腰,向幽冥的北方,拉長聲音高呼死者的名字。


  3.殮:復后把死者遺體安放在正寢南窗下的床上,用角柶插在死者上下齒之間,把口撐開,以便日后飯含,叫作楔齒。


  4.命赴:派人向死者的上級、親屬和朋友報喪。


  5.吊唁:親友接到訃告后即來吊喪,并慰問死者家屬,叫作唁。


  6.銘旌:在堂前西附用竹竿挑起明旌,上書“某某之柩”。


  7.沐浴:先在堂前西階前西面的墻下掘坎為灶,把洗米水燒熱,為死者潔身,又要為死者櫛發,修剪指甲,然后把這些東西再埋入坎中。浴罷把水倒在坎中。


  8.飯含:就是把珠、玉、米等物放在死者口中。


  9.設重:也叫設燎重。制作一塊木牌,放在堂前庭中,大小也以也死者身份分等級,其作用就是暫時代替神主牌位,象征死者亡靈。


  以上9項禮儀都要在初終一天內完成。


  10.小殮:一般在人死亡后第二天,要正式穿著入棺的壽衣,這叫小殮。


  11.大殮:死亡第三天舉行入棺儀式,稱為大殮。


  12.成服:即殯之后,死者家屬分別按血緣關系的遠近,穿著不同等級的喪服,叫成服。


  13.朝夕哭、奠:成服后到下葬前,每天一早一晚要在殯所哭奠,稱朝夕哭、朝夕奠。遇賓客來吊唁致奠,主人也要答拜迎送,哭踴如儀。


  14.筮宅、卜日:請人占卦選擇墓地葬所和下葬日期。


  15.既夕哭:在下葬前兩天的晚止,在殯所對靈柩作葬前最后一次哭奠,稱既夕哭。


  16停靈:.遷柩下葬前一天,先把靈柩用靈車遷入祖廟停放。


  17.發引:即下葬之日柩車啟行,前往墓地。


  18.下葬:在墓地上先前挖掘好的墓壙,并鋪墊石灰、木炭,樹碑壙前。如有墓室,亦已先成。靈車到達墓地,抬下靈柩,又有祭奠。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