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的歷史年輪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09-06 14:36 回復:0 關注量:651

  我國石雕發跡于舊石器時代,當時遠古人利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制作出一些石斧、石刀等,這些在一定意義上來講可以當作石雕的鼻祖。后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隨著人類自身勞動能力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發展,石雕藝術終于在秦漢時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石雕一般為大型的墓前石雕。這些墓前石雕造型生動、刀法簡練,但是石雕作品氣魄雄渾,極具動態感。這些石雕一方面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社會學價值,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墓主人的權勢和地位。當時社會流行厚葬之風,所以一些貴族和豪強也極力追求奢華的墓葬建筑及裝飾,并且他們也具備充足的財力、物力條件,于是出現了大量有畫像石的祠堂碑闕和墓室。這些石雕作品的雕刻手法大體可分為陰線刻、淺浮雕、平面雕和透雕等幾種手法。在題材內容上也豐富多彩,包括了歷史人物、神話故事、孝義事跡、烈女故事、現實生活、祥禽瑞獸、羽化登仙等。


  漢代的一些石雕工藝品手法獨特,有的還會使用簡單抽象、變形夸張的技巧傳神達韻,以形寫神,達到特殊的藝術效果。這些石雕運用的抽象技法形成了漢代大型石雕的主流基礎。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墓的石雕群,這是漢代石雕藝術的巔峰之作。現存石雕有《馬踏匈奴》《石入》《伏虎》《臥馬》《臥牛》《臥象》《野豬》等十余件,都是花崗石作品,其造型古樸、傳神而深刻,體現了漢代石雕的剛強氣魄及深沉雄渾的風格特色。


  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北方呈現出各民族之間的雜處和融合趨勢。佛教思想和玄學思想流行起來,統治者利用佛教作為統治百姓的工具,促進了佛教的興盛。并且大量的寺廟、佛窟被建造和開鑿出來,代表性石窟包括敦煌石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等。石窟內包含了大量的石雕作品,其中大型佛像多數為石雕作品。


  道教和佛教的宣傳和流行對石雕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封建統治者們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惜花費巨資開鑿石窟、雕造佛像,為石雕藝術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財力和物力支持。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代表性石雕工藝制品除了石窟雕刻的石佛外,也包括陵墓前的各種石獸、石柱等。同時佛廟寺院的石雕建筑藝術也得到了充分提高。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石雕工藝,上承兩漢,下啟隋唐,是我國石雕工藝發展過程中重要的過渡時期。


  隋唐時期


  隋唐的大一統時期,石雕藝術的發展也達到一個新的高峰,主要表現在佛像雅刻和陵墓脂刻兩個方面。


  隋唐時期,佛教依然是思想統治的主要工具,幾大佛教名窟也在進一步發展。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等佛教造型藝術進一步得到提高。


  隋唐時期由于許多統治者推佛佛教,所以不同年代的大型造佛運動也推動了佛像石雕藝術的進步。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工藝之成熟、形式之多樣,在世界石雕藝術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這一日時期的佛像石雕飽含民間工匠的智慧和心血,并為后世石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和鋪墊。


  隋唐時期,帝王陵墓前石雕藝術也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大量陵墓雕刻、石像生等石雕精美異常,體現了那個時代的藝術成就。


  宋元時期


  宋代石雕藝術繼承了隋唐藝術的成就,在建筑石雕的運用方面更加得心應手,技藝也更為精湛,石雕產品也更為豐富多彩。同一時期的遼、金石雕藝術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其中的代表作品如盧溝橋上的望柱石雕,望柱頭上石獅子頑皮可愛的生動形象,令人叫絕。


  元代的石雕藝術更加注重實用性,各種適用于生活的石雕品被創作出來,其中元大都的宮殿建筑就有大量石雕裝飾。現存于北京北部居庸關內的云臺,則是元代石雕藝術中的杰作,其石雕藝術的成就體現了當時建筑石雕藝術的水平。


  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經濟發展迅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并且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密切,這一點在石雕文化中也有所體現,比如圓明園的園林建筑中,大水法等都是仿照西方樣式建造。


  明清前期,石雕工藝承啟唐宋遺韻,在刀法上更加細膩流暢,人物造型的比例更加科學;并且在后期趨向精雕細鏤,刻鑿線條細膩繁麗,不過相比前代缺乏了盛大的氣韻。陵墓石雕中,鳳陽祖陵、明十三陵、清西陵、清東陵等大型墓葬石雕都是當時石雕藝術的珍品。明清時期,建筑石雕產品也大量出現,石雕工藝在園林、宮廷建筑、陵墓、廟宇等應用廣泛,在民居住宅、祠堂、廟宇、牌坊、亭、塔、橋、墓等建筑局部和構件上,出現了大量的石門、石檻、抱鼓石、臺基、石柱、柱礎、拴馬石、欄桿、望柱等,為這些建筑增添了美學價值。


  石雕藝術在明清時期也取得了不少創新的成就。這一時期的石雕開始實現全面普及,除了民居和陵墓,宮廷建筑也出現了大量的石雕作品,階梯欄桿、走道、中庭、石橋,這些都是各種石雕藝術形式的有機組合,并且石雕也開始走向民間,形成了另一套體系進行發展,擴展了石雕藝術的發展范圍。大量的小型石雕作品也進入了百姓生活,以菩薩、羅漢、達摩、壽星、八仙之類為主,這些小型石雕已經從神壇走向了市民百姓,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象。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