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揖禮也有很多講究

在胸前抱手,輕于抱拳,重于拱手。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于日常行禮,敬長上,同學朋友互敬。
一拜禮
展臂,至胸前合,攏手,男左手前,女右手前,躬身(30度),手臂隨腰部動,頭不動。
用于初相見,敬長上,行家禮,只行一個。
常規大禮。
兩拜禮
展臂,至面部前,攏手,躬身(45度),手臂隨腰部動,頭不動。
用于向長上行大禮,一般行一個,叫“拜”,最多行兩個,叫“再拜”。
三拜禮
立定,挺身,莊重。
“雙手附心。”雙手附在胸腹之間,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疊并,兩肘與手成直線。(雙手表示“與天地合其德”,天德大剛健,大恒久,大信用,大起始,地德大承載,大包容,大豐富,大付出,兩德兼備而各有顯,顯德可以因時因境而變化。)
“高揖。”雙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額頭前方,兩臂伸直。
“行禮(拜)。”頭、頸、手臂皆不動,腰部下躬,深躬(90度)。
“興。”起身,雙手升至額前。
“再行禮(再拜)。”
“興。”
“額手。”雙手貼向額頭,再推出。
“三行禮(三拜)。”
“興。”
“禮成。”雙手復位,至胸腹間。
用于敬天地祖先先師,特定場合敬父母,行人生大禮。
用于集體行大禮。
大禮站著行要行三個,叫“再拜額手”,相當于古代的“再拜稽首”。
參與評論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