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德石雕:黃土地文化的內在根脈
綏德,是塊生命的苦焦地,也是文化藝術的繁生地。民間文化藝術的豐富和精美是舉世聞名的。僅列入國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就有綏德石雕、陜北秧歌、綏德嗩吶、綏德剪紙、綏德炕頭石獅子、綏德二人場子、綏德縣定仙墕娘娘廟花等。
綏德石雕同時列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與其他民間藝術相比較,石雕并不只是純粹的民間藝術的同義語。它一方面蘊涵著藝術的大美和視覺的享受,另一方面也是根本性的,在于其廣泛的實用性。石雕藝術創造的出發點和終極目的主要是實用,為生產、生活服務(裝飾性石雕的實用價值在于美化,且是物質的)。石雕藝術是人類賴以生存、延續的基石和臺階,是黃土地文化的內在根脈,是其他民間藝術的生發地。
石雕藝人,民間稱為石匠,是五色匠人中最重要的工匠。除了開山采石、砌窯修橋等石活外,還能雕刻珍禽異獸、奇花異草的石匠,又稱為花石匠。就是這些石匠,冬不避嚴寒,夏不避酷暑,在山野溝坬、村邊道旁,滿手老繭、滿面石粉,穿著汗水和泥土浸染的衣服,在錘鏨和山石間創造出黃土地人賴以生存的空間,生產和生活的器具,創造出裝點美化生活和具有精神棲息的石雕藝術。
世界最大的石獅子在陜西綏德,僅獅口就2米多高,能裝10個人進去。
綏德石雕技藝的歷史到底有多久遠?從典籍史料中是找不到只言片語的記載。但是,從出土的文物,遺存鄉間的石窯洞、摹崖石刻和各類石雕物件,可以具像而直觀地劃出綏德石雕技藝的發展軌跡:綏德石雕藝術,從舊石器時代起步,歷經新石器時代的打磨,秦漢風雨的侵蝕,唐宋日月的輝照,明清血淚的浸染,新中國營養的滋潤,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石雕文化和獨領風騷的藝術風格,成為中國石雕藝術大觀園中的一朵奇葩。
綏德新石器遺址眾多,出土文物豐富。石器時代,人類文明進化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那個時代的偉大發明,諸如石刀、石斧、石鏟等生產工具,至今在綏德這塊地老天荒的土地上隨處可見。這些看似簡單、近似天然的工具,卻是人類最早、最偉大的發明創造。它開創了人類文明進程的新紀元。僅義合鎮小官道遺址,發現了龍山文化時期的窯房遺址12間,出土的器物有泥質灰陶的杯、缽、碗、壺、罐等器形,出土的工具有石斧、石錛、石刀、石鏃、石刮削器、研盤石、石盤狀器、石紡輪、石彈丸等。
縣境內出土了近千塊,埋藏在黑暗的黃土深層近兩千年的漢代畫像石。漢畫像石,是歷史的風雨將毛筆書寫的文字漫漶,時光的風沙將地面的遺址摧毀,留下唯一最直觀、最真實的陜北圖像資料。漢代工匠們以精湛的技藝,虔誠的心態在陜北隨處可見的石板上,墨線勾樣,采用平面減地的技法,或陽刻墨線勾勒,或陽刻加陰線施麻點,或淺浮雕凹雕并用,或單層、分層減地,或朱砂敷色,或朱、綠、赭、白色點染平涂,皆鬼爺神工,創造出一幅幅精美樸素的畫面。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19-09-11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19-09-11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19-09-11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19-09-11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19-09-11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