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磚雕門樓 | 明朝篇
蘇州的磚雕門樓
起于明
盛行于清初
衰落于清末
舊的門樓結束于民國初年
它是安定環境、發達經濟、優良文風
和精巧建筑技藝的集中體現
蘇州地區磚雕門樓的建造
絕大多數不是為了“炫富”
從其字牌中間的四個大字,主題來看
多為祝頌之詞、訓誡之語
從其雕刻的內容來看
同樣包含著要求子孫后輩們
崇德尊禮、勤奮努力
期盼著仁、義、禮、智、信的嚴守
和福、祿、壽的到來
明善堂
位于蘇州吳中區的東山明善堂是現存最古老、非常精美、保存完整的門樓,包括它的兩側塞墻雕刻,堪稱精華獨一了。因此,明善堂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名實相符的。
作為明朝的建筑,它的磚雕門樓為蘇州地區的同類建筑樹立了十分重要的典范。
明善堂的前進磚雕門樓在兩根對稱的垂蓮柱(掛芽)以中帶凹勢的形態長長的掛在兩邊。正中上方為拋方荷葉斗,中間雕“卍”字紋,下枋中間雕有一只銀錠,橫放毛筆一枝,寓意大概是希望“必定高中”吧!
它朝內門樓的左右兜肚分別雕刻了“麒麟送子”和“獨占鰲頭”;上枋刻有“陳摶一覺睡千年”和“彭祖長壽八百年”兩個有關長壽的神話傳說。此門樓中間字額空白,下枋刻的是“鳳穿牡丹”飽含富貴的氣氛。
兩側塞墻清水方磚斜飾面,拋方上部亦為各種造型不同的荷葉斗。左邊的荷葉上分別雕有各種動物如魚、蝦、蟹、螺螄、鴛鴦、青蛙、蜻蜓等,拱墊板分別雕有各種像荷花、桃子、牡丹、石榴、迎春、竹葉和古錢等圖案。
塞墻貼腳則分別透雕“荷花游魚”和“喜上眉梢”,拋方是鯉魚跳龍門成龍返回;右邊拋方是五鶴捧春,貼腳雕刻的是富貴牡丹、雀梅報春,荷葉斗上雕有游魚,拱墊板則雕有石榴、海棠、菊花、牡丹、古錢和卍字等。
特別要提到的是,在東邊墻的云鶴紋中,一只翱翔的仙鶴身上居然還端坐著一位壽星,這當然是為了突出一個“壽”字,畫面生動、主題鮮明、品位高尚。
木瀆南街磚雕門樓
蘇州木瀆南街上的這座門樓是木瀆鎮上最古老的磚雕門樓。據有的專家考證,此為明末的建筑。根據是,其建筑單坡屋檐,兩垂蓮柱伸過門梁底,且柱中呈凹勢,具有吳地早期磚雕門樓的特征。不僅如此,門樓的上枋雕有仙鶴及團形“壽”字,下枋刻有生動的“鯉魚跳龍門”圖形,都可作證。
“詒厥孫謀”四字典出《詩經·大雅·文王有聲》,原詩的最后一句是:“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主要是講周武王為子孫后代長遠打算而遷都的(自“豐”遷至“鎬”)。
門樓左面兜肚雕刻的是一只鷺鷥鳥在荷花叢中,寓意為一路連科,希望子孫后代在鄉試、會試、殿試的科舉考試中每試必中(頭名),連科都高中,順利吉祥。
右邊兜肚雕有鵜鶘鳥與竹子,鵜鶘的頭頂羽毛高聳似冠,而竹子乃四季常長之物,且一節比一節高(節與級諧音),究其用意乃高官有祿、級級升高的吉祥含意。
門樓上枋雕有四只仙鶴以不同姿態在空中翱翔,中間夾有三個圓形篆體“壽”字。仙鶴為羽族之長,可聲鳴九霄、音傳數里,行步有士紳之態、性情高潔。鶴是僅次于鳳凰的吉祥長壽的仙禽,有“一品鳥”之稱,其寓意也可理解為希冀子孫亦能官居一品之意。
下枋滿雕著“鯉魚跳龍門”圖案,龍門在今山西省河津和陜西省韓城之間,跨越黃河兩岸形同門闕一般,傳說夏禹治水時,曾在此鑿山通流。據《三秦記》傳說:“河津一名龍門,水險不通,魚鱉之屬莫能上。海江大魚薄集龍門下數千,上則為龍,不上者點額暴腮。”古時以“龍門”兩字比喻名望很大的人,誰 如果得到他的援引而增長了聲譽,就叫“登龍門”。漢朝大臣李膺名聲很大,士人中有被他接見的,稱為登龍門。唐朝大詩人李白在《上韓荊州書》中有“一登龍門,則身價十倍。”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描述:“鯉為諸魚之長,形狀可愛,能神變,常飛躍江湖。”因此,這一圖案作為古時文人希望通過科舉考試得以仕途光明、榮宗耀祖。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19-09-28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19-09-28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19-09-28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19-09-28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19-09-28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