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小屏風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10-15 16:25 回復:0 關注量:722

       屏風,“屏其風也”。歷史由來已久,它與古典家具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渾然一體,顯現出一種寧靜之美。在潮汕地區傳統木雕中“家具裝飾木雕”是其中一大類,如眠床、茶櫥、桌幾、椅子、梳妝臺、屏風、櫥柜等等。就屏風來說,常見的大多是圍屏,由偶數屏扇組成,可折疊,一般扇數為4、6、8,多的有12扇,為了站立穩定,多以鋸齒形放置地面。而筆者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廣州陳家祠)舉行的《萬紫千紅——潮汕平原孕育的民間工藝大觀》展覽上,看到了玻璃櫥內一件集書、畫、雕、漆于一體的9扇小屏風,卻喜不自禁地發出驚嘆:太精美啊!可謂大開眼界,收獲了極其豐盛的藝術愉悅。


  賞讀這小屏風的木雕部分無法弄清作者是何人,但上方的國畫作者落款就一清二楚了,他就是潮汕地區多才多藝的著名民間藝人沈建初(1891~1961年),書法上也可見“己巳夏月題”等字,可以肯定此佳構就來自潮州,且作于1929年。數十年來小屏風一直藏于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的庫房里,此次舉辦館藏潮汕工藝精品展才首次“露臉”,所以真的是難得一見。


  若是僅看作品圖片,可能都會認為是一幅很大的屏風,其實不然,它并不是放置于地上的,而是置于桌上,高僅有92厘米、總長166厘米、厚3厘米,由9扇屏組成,左右兩側飾三面雕件和木腳座,上配屏頭獅,使整體能穩固且略呈弧形一字排列開。最讓人贊嘆的是整件由5幅國畫、4幅書法和31塊有大有小、或橫或豎的木雕,2只木雕獅子及各種紋樣的木雕飾件組成,屏風杉木框“枝骨”以大漆推光,所有木雕都髹漆貼金,黑金相映,以金色為主調,金碧輝煌,彩輝奪目,使人感到一份強烈的藝術沖擊力。且中國畫、書法、木雕、漆藝(推光漆和髹漆貼金),這么多的藝術品類組合在一副屏風中,也并不多見,所以它耐讀、有味,具有豐富的視覺美感,怎不令人擊節贊嘆。


  潮汕地區的木雕屏風,無論大幅與小幅,還是置于地上或桌上,除了木框用大漆推光外,在裝飾上都是采用分割圖案,用橫豎、大小各種形狀的木雕、金漆畫組合,且人物肚仍占主要醒目的位置。瞧!屏風上方嵌九橫肚金漆木雕,中間為博古,左右各四肚都是花鳥,每一肚花邊卷草紋襯長方形框內圖案,寓崇尚儒雅、富貴白頭、喜鵲登枝等吉祥之意。接下來的是9幅直肚書畫,左右側兩肚用了三分之一位置,分別嵌上兩小企肚紋樣對稱的金漆木雕,梅枝秀逸,花繁蕊密,喜鵲成雙,展翅騰挪,寓意深刻,妙趣橫生。九肚外框嵌花草枋欄,中間與左右的第三肚卻分別是藤蔓綿延,結果累累的葡萄、葫蘆紋樣,象征子孫萬代;委角立邊框的后面裝飾上4幅書法作品、五幅國畫作品,就拿5幅國畫來說,中間為山水畫,左為紫藤、松鶴圖,右為葡萄、孔雀玉蘭圖,但見沈建初老藝人所繪的山水畫,右下方一石磯,三株古松蒼勁挺拔,其后面山巖陡峭,雜木簇擁,云纏霧繞,下方山坡上一老一小悠然賞景,青綠設色,間施淡赭,格調高雅,意境清寂。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書、畫并非在宣紙上用筆,而是在一塊白布上勾勒、皴擦及揮毫,這潮汕前輩藝人們所說的“布畫”,歷經八十五個春秋仍完好無損,可謂新我耳目。下面又是九橫肚金漆木雕,中間是“福祿壽星”人物肚,左右各肚嵌的是水草和蘆葦輕盈多姿,穿插交錯,魚兒在水中游動,渾然一體,富有生氣。


  作為木雕小屏風中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刻畫,卻安排在最下面,可能人們會感到奇怪,明顯就是主體不突出。這就錯了!其實因為此屏是放置于桌上,下面大肚剛好是在人的視線正中,可見匠意獨具之妙。九直大肚四周嵌上鋸通卷草枋欄,委角立邊框內表現的是古代人物故事,中間的以“之”字排徑路,左右各四幅卻分別以正反“S”字排徑路,有所不同,妙趣盎然。每一幅的布局嚴謹,飽滿均稱,層次分明,亭臺樓閣、小橋牌坊、樹木山峰等穿插有序,疏密有致;文官與武將、騎馬與推車、舞刀與弄槍等刻畫細膩,無一雷同,互為呼應,形神兼備;雖然木料僅有3厘米厚度,卻給人以深邃的感覺,凸現“多層鏤空”的藝術特色,在雕刻畫面的背后還以深紅色的漆板襯托,與金色形成對比,更是高雅大方。在小屏風的腳下面裝飾的是九塊鋸通、沉雕的“方曲草龍”木雕,中間這一塊與左右的紋樣又有所不同,雕刻極為精致。我們且再來看這小屏風的兩側,左右各一直木上連浮雕座,下接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的沉雕曲腳,通過榫卯與屏風木框連結;三面是鋸通加沉雕的“方曲草龍”木雕,龍口張開還含一朵牡丹花;左右座上的是圓雕“屏頭獅”,兩只獅子頷下長須飄拂,尾巴鬣毛束成條狀,軀體渾圓,胸肌厚實,四肢勁健,筋骨明顯,爪牙尖利,各用左右前腳踩著繡球,構成對稱與呼應,寓意步步高升。從整體上來看,中間這一扇屏略寬于其他各扇屏,且從上至下木雕的構圖、表現內容和裝飾紋樣都與左右不同,通過這細微變化顯其主次之分;所有刻畫、描繪的物象都有其吉祥寓意,極具民間傳統藝術的豐富內涵;每一肚黑漆底委角長方形的外框都起立線并描上金線,工藝極為細膩,與貼金木雕相映生輝,顯得繁富華麗,堪稱精美絕倫。賞讀至此,可供體會的妙趣真是太多了!因篇幅所限,只能就此擱筆。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