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木雕佛像特征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10-18 09:05 回復:0 關注量:1499

       由于木雕和金銅佛像雕刻的技法和形象在同一個朝代和時期差不多,而時代特點最好有個對比才更清晰,我這兒有明清佛像特點對比的資料可以提供與您!


明代和清代佛像的區別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雖然它的發源地在印度,但自從它傳到中國后就擁有了眾多的信徒。自然的,選擇供奉佛像的人也很多,也就衍生出了中國本土的佛像制造工藝。佛像的制造這一工藝歷在朝歷代都有它的不同之處,與當時的統治階級對于佛教的態度有著很大的關系,但其中明清兩代,因為其中間隔的時間不長,因此兩者的差異并不是很大。多以浮雕的形式出現。但盡管如此,只要將兩個朝代的佛像進行仔細觀察,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它們區分開來。如果想要區別這兩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佛像體形


       明清兩代的佛像,它們的體形都比較勻稱,看起來也很協調。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們的衣著。明代的像衣著多半貼身,并且顯的單薄,服飾的線條柔和而流暢,衣褶等轉折也處理的相當自然。而清代的服飾衣紋是放射狀而衣褶較為曲折。胸前佩帶的飾品,如瓔珞、串珠等,雕刻都十分精致。


佛像面相


       在面相上,明清兩代的佛像非常相似,都以豐潤為特點。而其不同點是,明代的造像眉細而目長,鼻梁較高,嘴唇較薄而額頭比較寬,大大的耳朵下垂,面部表情嚴肅莊重卻又兼具柔和。

佛像蓮花座裝飾


        從這一點上也可以區分兩者。明帶與清代的蓮花座上的蓮瓣有所不同。明代時的花瓣長且精細,瓣與瓣之間有小型的三角裝飾;清代的花瓣較大,比較平整,并且一般不圍滿而只圍大半,瓣與瓣中間也無鏤空裝飾。


銘文或刻款


       銘文和刻款,其作用就是為我們鑒定造像提供幫助。通常來講,刻款是伴隨著造像一起出現的,明代時期為“大明永樂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款,清代時則為“大清乾隆(XX)年敬造”款。一般來說,這兩個朝代的造像只有這3個款識較多,其他年號則一般不刻款。還有值得注意的是明代的刻款順序一般從左至右,與現在的閱讀習慣相同!因為當時刻有此種款識的佛像一般為宮廷鑄造賞賜給蒙古或者西藏寺院的,而蒙藏文字書寫順序與現今漢字相同。而清代刻款又恢復了古漢語從右至左的書寫形制!同時,明代金屬佛像的款識皆為在佛像鑄造剛完成尚未完全冷卻之際用利器人工刻畫到佛像上的,清代乾隆年間開始有與造像一體成型的款識,其字體為“康熙字典體”,仔細辨別也不難分真假!


       只要牢記以上幾點,我們就可以清楚地判斷出明代的佛像與清代的佛像。


反對 1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