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拉機手變身木雕藝術家,他是怎么做到的?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10-21 09:29 回復:0 關注量:522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去年11月到12月,他的三件木雕作品一舉斬獲十一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金、銀、銅獎,另一件作品更獲中國民族工藝美術最高獎“神工百花獎”金獎。這些國家級大獎,很難和曾經在會澤山區田壩鄉種地的拖拉機手張關保聯系起來。



     “總會有識貨的人”

       張關保讀完小學就因家庭條件限制沒上初中,13歲就跟著家人開拖拉機,18歲以后自己開拖拉機,隨后成為一名貨運卡車司機。他每次出村都會帶回一些奇形怪狀的樹根,除了外出收集,還抽時間自己上山采集的枯樹根,家門前一塊空地全是樹根。在鄉親們眼里,張關保是一名優秀拖拉機手、一個好農民,但隨著他越來越迷戀他的“寶貝疙瘩”,左鄰右舍都不理解,“花時間揀來那么多柴火有什么用,有時還花錢買”,“不好好干正事,可惜了”。



      “總會有識貨的人”。對鄉親們的看法,張關保從來不在乎,他始終相信,總有一天,他的樹疙瘩會變成藝術品。


       2007年的一天,一位過路人發現了他的寶貝,向他購買,張關保并不要價,由對方隨心給,出乎意料,第一次竟然賺了1000多塊錢,這第一桶金,可是意義深遠,更加堅定了他追求藝術的信心和決心。隨后,他馬上進城購置了刀、斧、鑿子、砂紙等簡易工具,沒有老師,自己琢磨,他的根雕創作就這樣開始了。


       小試牛刀,又被識貨者盯上。幾個月里,他的作品全被買走,有的還是半成品就被訂購。一發而不可收,別人眼里的廢品,一到他手里,總能化腐朽為神奇。兩年多時間,他就從鄉親們眼里“不務正業者”變成了小有名氣的“土藝術家”。


    “創業成功的秘訣是誠信”


     “只要坐在樹根前,我就會忘記一切,木雕才是我一生追求的事業。”張關保找準了人生的方向。

       他毅然把賴以謀生的營運卡車轉為自用,并貸款在田壩鄉集鎮上租了廠房,開起了根雕門市,把弟弟也叫來一起琢磨根雕。為拓展業務,他不但潛心研究根雕藝術,還創作生產茶具、花架等生活工藝品。“田壩有好東西”。張關保在根雕行業圈內圈外的名氣越來越大,昆明、曲靖、會澤縣城很多根雕愛好者都慕名來田壩“淘寶”。



        隨著經營范圍和規模的不斷擴大,田壩已不能滿足業務拓展要求,2010年,張關保先后把門市和加工廠遷往會澤縣城。經營視野不斷拓寬,業務范圍逐步擴大,選料更加嚴格,他定點從緬甸、老撾和國內的四川買進紅豆杉、花梨木、楠木、碳化木進行加工制作,產品銷往省內外。去年,正式成立了“晨冉木文化創作中心”,張關保的木文化產業初具規模。


       “我哥創業成功的秘訣是誠信,對人誠信,賣東西誠信,價格不貴,不管什么原因,三年五年都可退,五年以上退還的,不管是工藝品還是家具,退款比原價上漲百分之十。”張關保的弟弟張吉奎說。“其實,誰也不愿意退,這些東西年代越遠越值錢。”


        會澤金鐘人何朝兵是晨冉根雕廠的師傅,他說:“張關保這個人講誠信,值得相信”。目前,他的廠里共有7名師傅,平均工資8千多。來自貴州的雕刻師傅吳聰彥說:“這些奇形怪狀的枯木老樹,經過他的精心設計,再指導我們細心雕琢,都有了活靈活現的神韻。”“是張關保幫我們圓了木雕夢”。


     “學習讓我拿了大獎”


      “創作過程是思考過程,更是學習過程,是學習讓我拿了大獎。”說到學習,張關保體會很深。


        他利用一切機會學習,通過各種渠道聯系外面的根雕師傅,學習技術,交流創作心得。遇到各種木雕展會、研討會,他從不放過。遇到好的木料,他常去“木雕之鄉”大理劍川請來大師研究指導。他還特別注重學習文化知識,“要把文化這一課補回來。”



       事情少的時候,他就到會澤古城研究古建筑上的木雕,江西會館的飛檐斗拱、湖廣會館的雕花格子門,他一看就是一整天。


       在創作木雕“萬里長青”的過程中,他發現木料非常硬,于是想找專家鑒定一下是啥木頭,在朋友的推薦下,他找到云南木雕協會蔣福生會長。蔣會長與張關保一見如故,給了他專業指導,也給了他鼓勵鞭策。在蔣會長的指點下,他的專業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信心足了,他有了把作品推出去的想法。在2016年11月第十一屆中國(浙江東陽)中國木雕工藝美術博覽會上,張關保帶去的作品《一品清廉》、《隆》、《冉》分別獲得金銀銅三個獎,12月在四川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民族工藝美術珍品展上,張關保的作品《鳳引九洲》榮獲民族工藝美術最高獎“神工百花獎”金獎。


      “要為發揚光大本土木文化盡一份力”


談到今后的打算,張關保說,會澤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建林立,木雕技藝精湛,木文化源遠流長,自成體系,但研究傳承做得不夠。“作為一名會澤人,稍微懂點木雕,有責任盡自己的一份力,推動會澤本土木文化發揚光大。”


        他目前的計劃包括“一大一小”。大計劃是要精選一批大料,創作系列木雕作品,將會澤鑄錢歷史、銅運歷史、會館寺廟以及大海草山、念湖、大地縫等自然景觀用木雕藝術展示出來。小計劃是設計一些制作精美、便于攜帶、價格便宜、有會澤特色木雕旅游產品,豐富會澤旅游文化內容。



        今年1月,第一屆云南木雕協會理事會上,38歲的張關保被推選為副秘書長。他表示,要利用好這一平臺,加強學習,精益求精,鉆研自己一輩子鐘情的根雕,并籌備申報國家級“木雕大師”、“設計大師”;還要充分發揮橋梁作用,把會澤傳統文化特別是木文化推向全省、全國,走出國門。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15-250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