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磚雕中綻放的青春—王玲
鄭州金沙泥藝術研究所創始人王玲:泥塑磚雕中綻放的青春
在黃河岸邊,一個女人與金沙泥為伴,她的青春綻放在泥塑磚雕中,她的美麗定格在黃河澄泥硯上。她就是鄭州金沙泥藝術研究所創始人王玲。
王玲,女,1967年出生,原籍安徽太和縣人,國家級“德藝雙馨”藝術家,工藝美術大師,黃河澄泥硯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河南省三八紅旗手,政協委員,鄭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鄭州黃河金沙泥藝術研究所所長。她著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宣傳,弘揚黃河文化,用黃河中沉淀多年的泥土做原料,歷經十幾年的研究和創作,打造成系列黃河金沙泥工藝品:大型磚雕,黃河澄泥硯,金沙泥茶酒具。這些產品堪稱“中原一絕”,多次參加國際國內藝術博覽會,獲得了國內外80余項榮譽,其中三次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受到全球藝術界、收藏界等各界人士的青睞,其事跡被中央電視臺、韓國、美國、匈牙利等國內外媒體廣泛宣傳。
夫唱婦隨
今年38歲的王玲,原籍安徽太和,1986年,王玲和丈夫張存生應聘到鄭州黃河游覽區從事磚雕創作。面對著洶涌澎湃的母親河,二人萌生了將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用磚雕的藝術形式,再現在世人面前的念頭。
于是,王玲夫婦開始收集大量的古典名著、文史資料,開始了前所未有的“磚雕工程”。他們創作的《紅樓夢》系列磚雕,采用高浮雕、浮雕、陰陽線刻于一體的雕刻手法,無論是群體形象,還是亭臺樓閣,均栩栩如生,生動逼真,細膩地再現了《紅樓夢》的典雅風格。而以浪漫主義手法創作的《三國演義》,則以宏大、粗獷的氣魄,展現了金戈鐵馬的三國戰場。1998年,大型磚雕《紅樓夢》榮獲中國首屆“槐花杯”環境雕塑大賽獎。
藝無止境
藝術的道路無止境。磚雕完成后,王玲夫婦又把藝術的觸角伸向了失傳數百年的民族文化瑰寶上。他們到黃河深處采集泥土樣本,經過多年試驗,終于使黃河澄泥硯重現于世。該硯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并榮獲國家旅游總局、商業部頒發的“天馬”金獎。
緊接著,王玲夫婦又大膽創新,開發了黃河金沙泥茶具。這種茶具選用黃河中下游沉積的含有多種礦物質的泥沙,經過澄清、成型、球磨,然后高溫燒制而成。其造型獨特乖巧,超凡脫俗,具有古拙、深邃、大氣的風格。成熟的金黃竹色與黃河金沙相映生輝,表現了北方粗獷的黃河文化與南方清秀的茶文化源遠流長。這些作品無雕琢之痕,自然天成,深得世人稱道。
癡心不改
梅花香自苦寒來。張存生、王玲夫婦用汗水澆灌出的作品贏得了世人的廣泛贊譽,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慶祝澳門回歸而設計制作的九龍晷,新穎的設計思路,濃厚的文化底蘊,深刻的寓意,設計方案一出臺,便受到河南省有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在澳門回歸之際,他們用自己的智慧、真誠和汗水捧出了代表9000萬中原兒女心聲的厚禮。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正當他們的事業蒸蒸日上之時,張存生因勞累過度,得了腎衰竭,不幸英年早逝,撇下了兩個年幼的兒女和心愛的事業。王玲堅強地繼續著丈夫的未竟事業,用自己的雙肩承擔起開發黃河金沙泥藝術的重任。她像陀螺一樣不知疲倦地轉動著,廢寢忘食地刻苦創作,拿起雕刀,常常是邊雕刻,邊流淚……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王玲夫婦終于打造出了一系列黃河金沙泥工藝品:大型磚雕、黃河澄泥硯、金沙泥茶具。這些產品多次參加國際國內藝術博覽會,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睞,先后獲得70余項榮譽,王玲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王玲對事業癡心不改,一往情深。當她制作的“九龍回歸硯”又捧回我國民間工藝最高獎“山花獎”時,馬來西亞華商邀她赴馬共同投資開發金沙泥藝術,可王玲動情地說:“黃河給了我藝術的生命、創作的靈感,黃河是我的根,離開了黃河這個根,我的金沙泥藝術就會失去生命力……”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15-250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19-10-23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19-10-23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19-10-23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19-10-23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19-10-23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