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帶你去認識黃楊木雕!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10-24 15:04 回復:0 關注量:656

       黃楊木雕因所雕刻木材是黃楊木而得名。黃楊木生長緩慢,四五十年的直徑僅有15厘米左右,所以有黃楊木雕“千年難長黃楊木”、“千年黃楊難做拍” (樂器中的一種拍子)的說法。相傳最早是由一位雕塑神像、佛像的民間藝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才發現了黃楊木質地堅韌光潔,紋理細密,色黃似象牙,年久色漸深,古樸美觀,硬度適中,是一種雕刻小型圓雕的最佳材料。


       自然存放色澤會一年年逐漸變深


       黃楊木雕在存放中會自然變色,色澤會一年年逐漸變深,有經驗的收藏家根據色澤深淺和包漿就可以大致判斷出作品的年代。常見的黃楊木雕作舊,是用一種“油麻色”染制而成的,這種作偽的色澤不自然,沒有包漿,鑒別時可用棉簽沾少許香蕉水擦拭,贗品會出現掉色,而自然變色的黃楊木不會掉色。


       黃楊木雕作品經歷一定年代后,如果保管不當,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作品一旦腐朽或殘缺,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完好無損者自然就彌足珍貴了。


       多以戲劇人物,神、佛形象為題材


       由于受社會和民族歷史的深遠影響,特別是受到民間文化的直接浸熏,幾百年來黃楊木雕多以戲劇人物,神、佛形象為題材。元代的黃楊木雕作品,人物造型生動傳神,豪放、古拙、蒼勁和渾樸寫實;而明代的黃楊木雕作品在繼承元代的基礎上又突出了寫實自然、簡潔和不重細部,造型更加嚴謹,并追求精美細致;清代是黃楊木雕的繁榮時期,這時開始了強調藝術造型與寫實相結合。清中期清內庭造辦處領銜創作出一批人物造型逼真、神韻自如,富有文化氣息的藝術精品。清末,民間的黃楊木雕名師也佳作迭出,溫州雕刻名師朱子常的作品造型逼真,人物形態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顯現出極大的藝術感染力。朱子常的作品被民間廣為收藏,流傳和仿制。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