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悅讀:忽然很懷念兒時的稻香
忽然很懷念兒時的稻香。
村子里的大田,平整寬闊,一家連著一家,由一條條田埂隔開,早些年都用來種水稻。從插秧到收谷,場面頗為壯觀。
小時候,總愛追路跟著父母去插秧。卷起褲腳進田里,腳丫踩在水田里,腳趾腳背被泥巴包裹,吧唧吧唧,酥酥癢癢,玩泥巴的快樂涌上心頭,舒服得想打冷禁。一下怕踩到黃鱔的尾巴,一下又希望踩到小田螺,興奮又緊張。栽秧的確是技術活兒,毛頭小孩不諳其理,一回頭,插下的秧苗漂起來一片,像一葉葉被風浪打翻的小舟,隨著漣漪晃蕩,晃蕩。于是我就被母親趕上田埂,只負責看管晌午飯。坐在田埂上,好幾次偷偷打開飯盒蓋子,聞著冷飯的香味,饞得幾乎要從田埂上掉下去。囗水咽了很多遍,時間仍尚早,在問了好多次可不可以吃飯呢卻遭到拒絕后,我終于放棄開飯的請求,跑到水溝邊采栽秧花編花環去。
栽秧花只在插秧時節開放。像藤蔓又像樹叢,橢圓的葉子綠得發亮,又軟得像棉布。一杈上有十幾朵小花,每朵六個花瓣,湊成一個個六角星星。紫紅的,大紅的,粉的,白的,簇擁著開得熱鬧。湊上去聞一聞,香香的,忽又想起奶奶說過花芯有一種很小的蟲子,倘若吸進鼻子去就會變成“臭鼻子”,急得趕緊呼哧呼哧吹一氣鼻子,頭都吹暈,累得扶著腦袋坐地上,發誓再也不聞花了。摘夠了花,圈成花環戴在頭上,全然不顧短衣短袖小肚臍都露出來的寒磣模樣,只感覺自己就是美成花仙子一樣,歡喜得不得了。還要做一個送給母親,想象著吃晌午飯時候給她戴上的模樣。坐回田埂上,百無聊賴,于是一個小姑娘脆脆的聲音又響起來了:“啊可以吃晌午飯——呢——”她故意故意地把聲音拖得那么那么長。
秋風一陣陣吹,稻谷一截截黃。中秋節后,收獲時間到了。連片的大田里,稻谷們彎腰駝背喘著粗氣,等著主人來收割。大人們忙著一家家幫忙互相收谷,小孩子們則忙著在一家家的田里撒歡。原始的“摜斗”,四四方方,大人們分別站在一邊,雙手舉起一大束稻谷,用力向摜斗內壁砸下去,連續重復,直到谷粒都脫落下來跌進摜斗里。也有谷粒飛濺出來,表達著它對這原生態收割方式的不滿。我和小伙伴們追逐著穿梭在飛揚的“稻谷雨”中,仿佛勇士穿過戰場;躲在谷草跺后面,猛跳出去把探頭探腦找人的小伙伴嚇得嗚哇亂叫。大人們被吵得煩了,責罵著“小背時鬼,不要鬧了,小心谷茬子擢著腳!”摜谷聲一下又一下,節奏連貫,下下分明,與孩童的嬉鬧摻雜著,演繹出專屬于鄉村九月的交響。
傍晚時分,拖拉機喘息著把滿箱稻谷運回主人家。照例由收谷的人家籌備飯食。伙食當然是很好的。在艱苦的年月,煮一鍋雞肉或是炒一頓肥瘦相間的豬肉,已是極大的犒勞,也體現了主人家的謝意。勞累一天的長輩們,吃著好飯菜,聊著家常,盤算著今年的收成和行情。小孩子多數扒兩囗飯就急著去玩了。要是還被大人壓迫著再盛一碗飯,那真是要急得"貓抓心"了!三兩下扒完,碗一放,嘴角的飯粒都來不及抹一把,就一悶頭鉆到夜幕里狂去了。背后又傳來大人們糙糙的又親親的責罵:“小背時的,跑慢些!跌死掉呢!”
收完谷,就到了曬谷的環節。風輕云淡,烈日高照,一粒粒谷子躺在竹笆或水泥地上,恣意沐浴陽光,時不時還有抓耙劃過幫它們翻個身,曬完肚皮曬脊背,好不舒坦。最怕遇到突然的雨。先是滴下幾大個雨點,感覺到不對勁,在家的大人小孩趕緊抄起工具收谷,抓耙、撮箕刮過地面的聲音開始響起。在青樹下拉家常的奶奶們,扭著身子慌慌張張往家趕去。
雨點越來越密,打得臉生疼,地面也像被砸出坑坑來。抓耙撮箕碰撞的聲音越來越響,越來越快,空氣也急促起來。被雨水泡過的谷子是最容易長芽的,怎能讓人不心焦!人手多的人家,谷子裝袋扛進家里;人手少的,只能勉強用塑料紙蓋上遮擋雨水。屋檐下,雨簾后面是一張張焦急的臉寵。靠天吃飯的農家子弟,面對老天爺時不時地調皮,除了無奈,還能怎樣。
曬干的谷子,一剖分碾成大米供自家食用,一剖分存在囤籮里等著換錢補貼家用。姐姐們上學那幾年,我很多次在開學前跟著父母去賣米。天不亮,母親就把我喚醒。我看到父親弓著身子扛起滿滿一袋米,母親用繩子勒住囗袋背在身上,一前一后出了門,我跟在后面,聽著他們沉重的腳步聲。天邊看見魚肚白的時候,我們已經站在了集市上。路兩邊都是賣米的鄉親,大家把囗袋打開,讓米露出誘人的樣子來,以達到吸引顧客的效果。我看著一排排裝滿白米的口袋,就像是一只只剛出窩就將被賣掉的小白兔,文靜乖巧地等著新主人的到來。米是論袋數稱斤頭賣的,成交并不難,遇到爽快的主顧,價格一談攏,很快就能賣掉。也會遇到挑剔的,手插進米囗袋翻來翻去,撇著嘴談價錢,五分一角地壓價,這樣的人生意幾乎是不會成的。父母對我們家的米很有自信,不急也不怒,總能賣個不錯的價錢。賣了米,我就能得到一根油條的獎勵,剩下的大錢就是姐姐們的學費了。油條好香好好吃,還能變成大錢供姐姐們上學,我立刻對稻谷生出些感激的情感來。
一晃二十多年過來了,家鄉的變化很大。家家戶戶的大田,都已經好幾年沒有種稻谷了。起先多半改種香料煙,后來又種番茄,種豆子,種芒果,什么值錢就種什么。稻谷價格低,不劃算,慢慢就越種越少了。插秧收谷曬谷賣米,在家鄉的記憶中逐漸模糊,恐怕連大田自己都很難回憶起那些年的熱鬧來了。有些田因為主人家舉家外出打工,被荒置成了雜草的樂園。栽秧花消聲匿跡了,布谷鳥也飛遠了。大田,乖巧得讓人覺得可憐。
回老家時候,常會看到村里的小孩子,有的是一個人蹲在墻角,抬著個手機,看得雙眼呆滯,不時用小手揉揉眼睛。有的是幾個小伙伴擠在一起,中間拿手機的孩子雙手抓拇指不停點著,神情慌張,身子不時扭來扭去,旁邊幾個小看客更是緊張地搓著衣腳,一邊著急支招“打嘛打嘛!”看著他們入迷的樣子,想起小時候在田間地頭撒歡的場景,忽然一陣陣心痛。
其實我又何嘗不像這些孩子的父母那樣,為生計在他鄉外地奔忙。只是不知道,他們是否也像我一樣,再次投入家鄉懷抱卻發現他早已不是那幾年的模樣,會有些暗黯然神傷?
時代在進步,經濟在發展,有些東西卻是在時代的變遷中漸漸隱去了。每每看到老家的大田,我常常會想,是該欣喜于家鄉經濟發展進步,還是該惋惜那些逝去的美好鄉村記憶?
也許正應了一個成語:喜憂參半。
——寫于2019年10月7日,重陽節晚。應著重陽節,想起以前背過的一首詞,宋代朱敦儒的《采桑子》:天高風勁塵寰靜,佳節重陽。葉下瀟湘。碧海晴空一陣霜。安排弦管傾芳醞,報答秋光。晝短歌長。紅燭黃花夜未央。
夜未央,所以溫習一遍詩詞。睡覺吧,夢里會有兒時的稻香。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15-250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19-10-26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19-10-26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19-10-26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19-10-26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19-10-26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