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考古發(fā)現(xiàn)顛覆了人們以前的認知?

 
樓主   帖子創(chuàng)建時間:  2019-10-28 09:08 回復(fù):0 關(guān)注量:592

       長時間以來,我們的歷史觀總認為甲骨文不曾記錄的歷史就是傳說 。甚至受左翼史觀的影響,認為上古時期乃是一荒蠻社會,甚至懷疑否定世代相傳的古書古籍。但是這次石峁遺址的發(fā)型完全是把“顛倒的歷史”又“顛倒了過來”。


       石峁遺址位于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的石峁村,從2011A.D.開始挖掘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整整八年。這座具有四千年歷史的古城堡面積是北京紫禁城的四倍。周長十幾里的石砌城墻高度當時應(yīng)該在四——五米以上,且已經(jīng)具備外城、內(nèi)城和皇城三重城墻形制,尤其重要的是石峁古城已經(jīng)擁有后代城墻所具備的甕城、馬面,被認為時間要晚的多的陶寺和二里頭,卻沒有類似甕城或馬面這些設(shè)施,直到東周時代擁有甕城或馬面的城墻才再次出現(xiàn)在諸侯卿大夫的采邑上。作為中國目前最大的史前考古遺址,石峁遺址包括城墻、宮殿、房屋、祭壇和墓葬等。而早在近百年前,神木一帶,尤其是石峁古城就出土了大量玉器,當?shù)氐呢毧噢r(nóng)民曾以這些玉器換取糧食。但是精美玉器卻是大量散亂埋入城墻,玉器的風格、用料遍布全國,包括了陶寺、良渚玉器??梢娺@不是一個尊玉的族群。而那些玉器被藏在城中也許是一種對這些玉器原先擁有者的一種鎮(zhèn)壓。


       此外石峁遺址的核心皇城臺的大臺基南護墻墻體的倒塌石塊內(nèi),返現(xiàn)了三十多件石雕,而且有一些還鑲嵌在南護墻墻面上。這些石雕絕大多數(shù)為雕刻于石塊一面的單面雕刻,以減地浮雕為主,雕刻內(nèi)容可分為符號、人面、神面、動物、神獸等。這些石雕雕刻水平水平不一,風格不同,比如有一些畫面長度近三米,以中心正臉的神面為中心,兩側(cè)對稱雕出動物和側(cè)臉人面,體現(xiàn)出成熟的藝術(shù)構(gòu)思和精湛的雕刻技藝。當然另一些石雕就要粗糙幼稚許多,明顯說明了這些石雕來自于不同的地區(qū)。負責石峁遺址考古發(fā)掘工作的孫周勇氏認為,這些石雕可能來自其他更早的高等級建筑,系“舊物新用”,在修砌大臺基時嵌入南護墻。也就是說那些精美的石雕定然是來自于一個或若干個更加古老更加繁榮的文明。


       到現(xiàn)在為止,石峁遺址的究竟是何代邦國已經(jīng)有了多重假說,比如有人根據(jù)高大完善的石砌城墻,推崇這也許就是夏朝的前身“崇”的遺址。而崇的初代邦君就是傳說中大禹的父親,曾經(jīng)為民請命而盜取天帝息壤的鯀。鯀是中國歷史上始造城郭的第一人。《世本》載:“鯀作城?!薄秴问洗呵铩ぞ仄芬灿校骸稗芍僮鬈?,倉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另《吳越春秋》載:“鯀筑城以衛(wèi)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 《淮南子· 原道訓(xùn)》更是給出鯀作城池的高度:“昔夏鯀作三仞之城?!笨梢钥闯鏊某菈槿鹬撸凑罩艹拈L度單位推算,一仞為八尺,三仞也就是兩丈四尺,高度正好與石峁遺址城墻的高度相似。


       石峁遺址的發(fā)現(xiàn),證實了中國歷史的悠久,也證實了古代文獻的真實。而更古老更輝煌的歷史,也定然仍舊在在某個角落靜靜的等著我們?nèi)グ葜],揭示給后人更多的秘密。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