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踏跺 現代臺階的前身
古建筑的臺基部分在其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兩大系列:一、方形臺基:二、須彌座。無論是哪種形式,臺基均由兩部分構成,即基身和踏跺。踏跺,現代叫臺階,是指位于石臺基中部用長石材砌成的階石。
踏跺
在我南越國宮署遺址內,亦有出土10余件殘缺的空心磚,這類磚均用作宮殿的臺階踏跺,所以向上和向外的兩個面多模印有幾何形紋或繩紋,其余兩個面多飾繩紋或素面。此類踏跺的側面模印精美的熊紋圖案。熊紋主體表現了熊頭部的圖案,熊兩眼正視前方,炯炯有神,前后掌緊握,并列相聚,威武有力。在漢代禮儀用器、畫像石中出現熊造型圖案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帶有吉祥的寓意,《詩經》中有關于夢見熊是生男孩的吉祥之兆的說法。南越王墓中也出土有帶熊紋圖案的馬飾。
踏跺有垂帶踏跺和如意踏跺兩種形式。都是用條石砌筑的。踏跺指的是條石踏步,又稱“級石”。垂帶是在踏跺兩側由臺基至地面斜置的條石。有垂帶的臺階稱為垂帶踏跺,這種臺階須在下面放置一個稱為硯窩石的較長的條石,以承托垂帶,硯窩石上表面較地面略高或與地面齊平。有的臺階不做垂帶,踏步條石沿左、中、右三個方向布置,人可沿三個方向上下,這種臺階稱為如意踏跺。
垂帶石雕踏跺
垂帶踏跺:
垂帶踏跺是一種很工整的臺階,兩邊各有一條斜放的條石,叫“垂帶石”。垂帶石之下有一塊堵頭用的一角形石頭,叫“象眼石”。垂帶踏跺之下還鋪有一層石板,叫“土襯石”。垂帶踏跺一般位于屋子正中的階下。但宋代以前,建有兩座垂帶踏跺,東邊的叫東階,供主人行走;西邊的叫西階,供客人行走。
如意踏跺
如意踏跺:
如意踏跺是每層石板的長度和寬度都逐層縮小的臺階,人們可以從不同的方向上下,故名。其兩側沒有垂帶石,臺階較為小巧,多用于園林建筑。天然如意踏跺用天然形狀的石板材砌成,不規則的臺階并沒有使用上的不方便,卻有山林之趣,故多用于園林建筑的臺基之前。
踏跺臺階
踏跺它不僅有臺階的功能,而且有助于處理從人工建筑到自然環境之間的過渡。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19-10-28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19-10-28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19-10-28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19-10-28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19-10-28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