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大族風采,古代關于家庭禮儀的故事
家庭禮儀,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禮儀,遵守家庭禮儀,是家庭和睦的保證,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而遵守禮儀的家庭,也多能教育出知書達理的人才。今天的古代故事,就為你整理了幾則古代家庭禮儀故事,讓我們來看看古人是怎么遵守禮教的。
孔融讓梨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jù)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jié)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jié)友愛的典范。
臥冰求鯉
臥冰求鯉
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nóng)、司空、太尉。
孟母斷織
孟母斷織
孟子小的時候,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絲,見他回來就問道:“學習怎么樣了?”孟子漫不經(jīng)心地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當下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了,孟子見此,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這樣做的原因。
孟母說:“你荒廢學業(yè),如同我剪斷這絲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多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安寧,做起事來就可以避免于禍害。現(xiàn)在荒廢了學業(yè),就不免于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于避免禍患。這和依靠織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樣的呢?”
“假如中途廢棄而不做,哪能使丈夫和兒子有衣服穿,并且長期不缺乏糧食呢?女人如果荒廢了生產(chǎn)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而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養(yǎng)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強盜小偷,也就只能做奴隸勞役了!”孟子聽后大驚,自此從早到晚勤奮學習,毫不松懈,終于成了天下有大學問的人,后世有德行的人,都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chuàng)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19-10-29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19-10-29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19-10-29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19-10-29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19-10-29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