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禮儀誕生與發展,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10-31 10:54 回復:680 關注量:603

       《詩經》里有這么一句話“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意思是有禮與無禮是人與動物的區別,人無禮,禽獸不如,甚至不配活著。


       中華民族素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禮儀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下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離不開“禮儀”, 傳統中國人的一生,從出生成人長大,婚喪嫁娶等等都在傳統禮儀體系之中,有人說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則了解中華“禮儀”。



      中國古代禮儀誕生于對自然的崇拜與敬畏


       遠古時代,先民對于超自然現象充滿敬畏,認為這些神奇的力量是“神靈”,主宰人類的旦夕禍福,生老病死,于是產生崇拜心里,以各種儀式敬神、供神、求神、祭神,相信這樣就能得到神靈的保佑。


       我們的祖先在舉行這些祭祀活動,即敬畏虔誠,也莊嚴隆重,之后每年如期舉行,代代相傳,逐漸形成了固定的儀式,于是中國最早的禮儀便產生了。



       中國朝代至夏商兩代,已經相當完備禮儀制度,但實際對后世影響并不大, 真正對中國產生影響的是周代的禮樂典范。


       周代的周公,把上古禮的重心從“神靈”向人的身上轉移,將禮舉行大規模的整理,改造,創造出一套可具體實行的禮儀制度,并在全國推行。這一套禮儀制度不僅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用以維持天子、諸侯、百姓間的關系,更將“禮”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祭、交際、服飾、婚嫁喪葬等等制定了細致明確的禮儀制度,從此中國古代禮儀正式開始。



       春秋時期“萬世師表”孔子,繼承和發展周公“禮樂”治國的思想,主張推行禮儀文化治國,改變社會風氣,通過禮儀使人修身養性,悟道有禮,井然有序,后經孔子及其弟子的實踐、推廣、禮不斷的豐富完善,內涵深化,最終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并對后世歷朝歷代生產巨大影響!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唯一延續至今的國家,中華文化沒有斷續,正是因為中華民族“知禮”、“習禮”、“守禮”、“重禮”的優良傳統。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