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古代建筑以木結構為主?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11-06 10:25 回復:0 關注量:1219

       為什么中國古代建筑以木結構為主?用“材料決定說”和“技術決定說”來論證這個問題,都難以成立。因為,中國的石頭絕不缺少,中國人在建筑中使用石質材料的歷史并不比歐洲人晚,其技術的精美與技藝的高超也不亞于同時期的任何其他國家。


       用“材料決定說 中國古代建筑的主流是木結構,其原因大約有如下幾種:


1


建筑目的方面


       西方古代與中世紀的主流建筑,是為彼岸的神靈建造的,要永恒、宏偉,具有威懾人的力量。


       而中國古代的主流建筑是為現世的人建造的,如帝王的宮殿、苑囿,政府衙署與各種不同等級的住宅。


       因而,追求永恒與久遠的西方建筑,采用了石結構;而不求永恒與久遠,著眼現世的中國建筑,采用了木結構。




2


文化取向方面


        西方人對石頭有著特殊的愛好。古代希臘神話中,遭遇大洪水的人類,是通過石頭再造出來的,石頭是創造人類的物質,因而,用石頭建造最重要的建筑,也是合情合理的。


       中國的情況就不一樣,古代中國人講求陰陽五行。五行中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對應五個方位(西、東、北、南、中)。五行中所代表的五種材料中,只有土與木被中國人認為是最適合建造為人居住的房屋的。


       因此,中國古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就是“土木”,人是居住在由“土”(臺基)承載,由木(柱子、梁架)環繞的空間中的。




1


建筑理念方面


        三是建筑理念方面。早在2000年以前,古代羅馬建筑師就提出了“堅固、實用、美觀”的建筑三原則。


       中國人則不同,古代中國人既不求建筑堅固久遠,也不簡單地將建筑外形的美觀作為一個目標。中國人更多地追求是空間的適宜與陰陽的和合。也就是說,中國人的房子,不是為了看的,而是為了棲息的。


       因此,建筑的規模就不需要太高、太大。既然不需要太高、太大,則用木結構建造的單層或二層,規模適度的廳堂殿閣,就是最好的建筑選擇。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