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房屋的種類!
中國古代建筑屋面防水始于新石器時期, 五千年來, 勞動人民在與自然的搏斗中創造出種種防水方法,西歐有一位建筑學者, 在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筑之后, 驚呼中國古代建筑科學之偉大。他認為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解決了屋面漏水的國家。
古代屋面防水
草屋頂
古代文獻中多有記載, 如“茅庵草舍”“ 深山結廬” 等、三國時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住的就是草屋頂。那個時期的古人從野地里獲得長桿長葉的章或稻草, 不用多少加工便直接使用, 這就是最原始的屋面材料。這些覆蓋的草是屋面材料, 也是防水材料,草與草之間存在縫隙, 當屋面坡度平緩的時候, 雨水會從草縫中下滲, 因而要求適當的屋面坡度。
草頂坡度大, 雨水在屋面停留時間少, 遺留在屋面的水也少, 從而達到屋面不漏效果。披草屋面把防水、保溫、隔熱、屋面構件四項功能合一, 應是古人的一項創造, 所以五千年后的今天, 在南方廣大農舍中, 仍使用披草屋面。但是草頂不是密實的而是松散的, 陰雨季節水滲很深, 久久不得曬千, 腐爛、發霉, 生蟲屢屢可見, 干早季節則易起火, 秋冬之時又畏大風, 有吹散屋頂的危險。杜甫詩“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就是真實的寫照, 一夜大風吹飛三重茅草, 造成屋破之災。可見草屋頂松散又太輕, 是個大缺點。古人為此而采用新的屋面防水材料。
皮革屋
古人狩獵所得獸皮, 部分衣用鋪墊, 部分用作屋面材料, 現在牧區還有用皮革封蓋屋面層的作法, 古代軍用活動營房, 也多用皮革披蓋。由于皮革不規則, 縫合縫漏雨,且來源也受限制, 未能廣為采用。
氈包
蒙古和哈薩克牧區流行的一種房屋叫氈包, 又因氈包在蒙古居多, 故又稱蒙古包。氈包是很悠久的房子, 春秋時稱“ 彎廬” 。《史記》中多處提到, “ 匈奴父子乃同彎廬而臥” “ 北地人, 習胡俗、去其節, 黥面, 得入彎廬。“ 氈包平面呈圓形, 頂半球, 毛氈包裹, 無檐無角, 狀似包, 以枝棍編為骨架, 高約二米, 圓徑4-6米, 覆蓋羊毛氈三層, 有的可達四五層, 雪雨不漏, 保溫隔,而且能經受大風吹不襲垮。
帳房
西藏高原牧區傳統房午叫帳房, 也是一種活動房子, 用八根木棍支起, 搜蓋耗牛毛織成的氈毯, 房外立樁拉緊。耗牛是西藏人廣泛養的家畜, 擠奶, 食肉、馱運, 還取其毛織毯、結繩、衣用等。使用耗牛毛毯作建筑材料, 實為就地取材, 價廉耐用, 施土方便,搬遷容易。
耗牛毛和羊毛織成的氈毯有一定防水能力。毛含油脂, 有僧水作用, 又因氈毯保溫隔熱好, 抗拉強度高。所以牧區人民自古就選用作建筑材料。特別少雨的西藏和蒙古牧區, 使用畜毛氈毯, 比較適宜。
瓦房
瓦的出現相當久遠,《詩經》有“ 乃生女子, 載弄之瓦” 之句, 《詩經》為春秋時期作品, 可知瓦的產生還要早些。《博物志》云“ 桀作瓦” 。如果說桀的年代已有瓦, 到現在則有三千七百多年了。從河南殷墟發掘中可以看到大規模偽宮殿使用了瓦。
瓦的產生大約有兩條途徑。其一, 古人使用片石鋪蓋在屋面上用以防雨, 在片石不易多得的地方, 仿作片石燒制陶片, 以燒陶代片石, 形成瓦, 其二, 古人把破碎的陶器片放在草屋頂上, 發現防雨效果很好, 于是制作專為屋面防雨的陶器一一瓦。《說文》解釋瓦是“ 土器己燒之總名” 就是說瓦是陶器的代名詞, 后來由于用瓦量大, 浙漸化“ 總名” 為屋面防雨的專用名詞“ 瓦” 了。
瓦的出現, 推動了建筑事業的發展, 同時對其它科學也起到間接的促進作用, 假如沒有瓦, 人們會長久的在茅廬穴居中居住。瓦是防水材料, 也是屋面構件, 靠陶泥的密實度防水, 也靠合理屋面鋪瓦方式防水。使用瓦屋面三千余年, 人們不斷對瓦的形狀, 質量和屋面構造進行改進和完善。陶瓦孔隙率大, 吸水率達左右陰雨季節一小時以后背面見潮, 影響屋面防水。為了改進這一點, 古人除了改進燒制技術外, 采用強化陶瓦表屋的辦法, 如涂釉成琉璃瓦,鎏金瓦技術。表面光滑堅硬, 流水通暢, 不吸水, 使陶瓦成為最好的剛性防水構件。
金屬防水卷材
陶瓦自身吸水, 結瓦產生大量的縱橫瓦縫、這些都不可避免的出現漏水。陶瓦經過長時間的曝曬, 凍縮、風化、造成斷裂, 頹碎, 因此必須另尋防水材料和新的構造方式, 金屬防水板材就是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鉛板或銅板在尾面形成封閉性的防水屋, 無疑比小塊的瓦進了一步。但是金屬板比陶瓦造價高得多, 不可能大面積推廣使用, 所以, 只有皇家建筑中使用, 百姓民宅從不敢間津。鉛板銅板耐自然氧化業不很好, 即便今天能夠大量開采這些金屬, 也不宜單獨用作防水材料。但是古人的這種防水形式對我們的很有啟發,為現代的防水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屋面防水從古至今都被視為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技術,左右的建筑的發展,每當防水做法有一些進展,建筑規模就會向前跨進一步,現金的屋面防水技術也可以說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沉淀積累,才進化到這樣的結果,在未來的發展中,小編也相信,會有更加先進的技術展現,這是人類智慧與進步的象征!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19-11-20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19-11-20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19-11-20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19-11-20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19-11-20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