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shù)民族的特色民居

 
樓主   帖子創(chuàng)建時間:  2019-12-27 08:50 回復(fù):0 關(guān)注量:548

  我見過那院落寬敞,雄偉壯觀的四合院,也見過那狀如蘑菇,漂亮美觀的哈尼族蘑菇房,還見過那端莊穩(wěn)固,古樸粗獷的藏族碉房。但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陜北窯洞和羌族碉樓。

  陜北窯洞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風(fēng)把黃土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帶到了陜北,造就了這片金黃而遼闊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居住著淳樸的人們,他們所居住的房屋就是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陜北窯洞。

  這種窯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陽,被靠山。門朝開闊的地帶,少有樹木遮擋。一個院的窯洞一般只修3個至5個。最中間的為正窯,兩邊常放雜物或是小的房間,也可以貯存糧食。

  走進窯洞的內(nèi)部,內(nèi)側(cè)有灶臺、鍋等。洞頭壘著土炕。土炕正中間的下有一個洞,用來生火,這樣到了冬天也不會感覺到冷。這種窯洞夏天也很涼快,真是冬暖夏涼!

  羌族碉樓

  羌族是四川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他們獨具特色的民居就是----碉樓。

  在羌語中,碉樓被稱為“鄧籠”,意為美麗、高貴的房子

  羌族人有“依山而居,壘石為屋,高者十余丈”的習(xí)俗。碉樓的高度在十米至三十米之間。用于御敵、貯存糧食和柴草。羌族民居為石片砌成,平頂房,呈正方形。多數(shù)為三層,每層高約三至四米。有著強烈傳統(tǒng)民俗文化。

  總之,每個民族有他們各自的特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民居。但我認為它們都是古樸而純潔的美!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