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木雕的歷史是什么?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0-01-17 10:21 回復:0 關注量:638

  清代早期,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巡游江南,為布置陳設和饋贈禮品的需要,紅木器的生產更加興旺,蘇州城內有紅木器作坊62家,制品有幾座、小龍船、鳥籠、屏架、盤盒等,從而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木雕匠人。

  清代蘇州木雕界有“爛泥吳鮑,木頭金寶”之說,說的是蘇州香山匠人吳小胖、鮑子陰、金寶,手藝四方有名,各立門戶,并成為技藝的掌門人。

  有一年,適逢蘇州興建西園戒幢律寺,4個人在共同制作大殿三世如來佛像時,彼此間配合常常有失協調,更難分手藝高低,故而吳小胖和金寶以各自獨雕一尊濟公和瘋僧作為競技。

  兩人傾心作業一年之久,亮相后引起蘇城一大轟動:濟公形態傳神,面部表情多變,似笑非笑,似哭非哭,一副善良、溫存、可親的姿態。瘋僧腰束一根絲帶,帶子飄然欲動,紋路疏密有致,人物栩栩如生,達到了亂真的地步。充分顯示了蘇州木雕藝人的智慧、才能和創造性。

  之后,蘇州小件木雕著名的藝人是趙子康、吳麐昆和陸涵生。

  趙子康從藝60年,曾在蘇州靈巖山寺院、獅子林、拙政園等處雕刻佛座、建筑裝飾、屏風、長窗、飛罩等,一生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如靈巖山大殿佛座上的《西游記》組雕,拙政園留聽閣內的《歲寒三友》和雙面《明刻飛罩》,以及黃楊木雕《香瓜葡萄》、《鵲梅筆筒》、銀杏木雕《虎丘風景》地屏與《葡萄松鼠》等。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