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民居建筑有什么特征?
1、徽派建筑最顯著的特點是高低錯落的五疊式馬頭墻,民間稱為“五岳朝天”.(馬頭墻原來的作用是封火,防止鄰家失火殃及自家.而今,馬頭墻則演變成了徽派民居的特點.)
2、他們利用徽州山地“高低向背異、陰晴眾豁殊”的環境,以陰陽五行為指導,千方百計去選擇風水寶地,選址建村,以求上天賜福,衣食充盈,子孫昌盛.在古徽州,幾乎每個村落都有一定的風水依據.或依山勢,扼山麓、山塢、山隘之咽喉;或傍水而居,抱河曲、依渡口、汊流之要沖.有呈牛角型的;如婺源西坑;呈弓型者,如鶩源太白司;有呈帶狀的,如鶩源高砂;有呈之字型的,如鶩源梅林;有呈波浪型的,如黟縣西遞;有呈云團聚型的,如歙縣潛口;有呈龍狀的,如歙縣江村;還有半月型、丁字型、人字型、口子型、方印型、弧線型、直線型等.形態各異,氣象萬千.
3、在徽州古民居建筑中,儒家嚴格的等級制度,以及尊卑有別、男女有別、長幼有序的封建道德觀表現的也十分明顯.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是徽州民居的又一典型特點.徽州古民居,大都依山傍水,山可以擋風,方便取柴燒火做飯取暖,又給人以美感.村落建于水旁,既可以方便飲用、洗滌,又可以灌溉農田,美化環境.徽居的古村落,街道較笮,白色山墻寬厚高大,灰色馬頭墻造型別致.
這種結構,節約土地,便于防火,防盜,降溫、防潮,使各家嚴格區別,房子的白墻灰瓦,在青山綠水中,十分的美觀.徽居的天井,可通風透光,四水歸堂,又適應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樸素心理.
舊時徽州城鄉住宅多為磚木結構的樓房.明代以樓上寬敞為特征.清代以后,多為一明(廳堂)兩暗(左右臥室)的三間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進.大門飾以山水人物石雕磚刻.門樓重檐飛角,各進皆開天井,通風透光,雨水通過水枧流入陰溝.俗稱“四水歸堂”,意為“財不外流”.各進之間有隔間墻,四周高筑防火墻(馬頭墻),遠遠望去,猶如古城堡.一般是一個家庭之系住一進,中門關閉,各家獨戶過日子.中門打開,一個大門進出祭奠先人.徽州山區氣候濕潤,人們一般把樓上作為日常生活的主要棲息之處,保留土著山越人“巢居”的遺風.樓上廳屋一般都比較寬敞,有廳堂、臥室和廂房,沿天井還設有“美人靠”.
4、徽州古民居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分布廣泛。在包括婺源、績溪在內的徽州地界里的千數以上的大村小莊里,幾乎每個村莊都有古民居。據專家說,明代民居數以千計,而清代民居則數以萬計?;罩莨琶窬拥臄盗恐?,建筑風格之美,任何一個地區都無法相比。它將民居建筑推到了極至,在中國有史以來的民居建筑中,徽州民居是一座高峰。徽州民居建筑,無論是古民居還是近代的仿古式民居,都有一種強烈的、優美的韻律感。走進徽州,就走進了一座巨大的園林。這里的每一個村落都依山傍水,十里蒼翠入眼,四周山色連天。但這村落里卻大都極少有樹,即便有,也是一些供觀賞的灌木或花草,古木大樹往往在村外較遠的路口或山腳,并不影響村中的視線。從遠處看,一堵堵翹角的白墻被灰色的小瓦勾勒出一幢幢民居的輪廓,像一幅幅酣暢淋漓的水墨畫,又像一幅幅高調處理的藝術照片。人在山中走,如在畫中行,隨時隨地都能領略迷人的畫意,隨時隨地都能感到醉人的詩情。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風流才子郁達夫被徽州的風光感染,寫了一首《屯溪夜泊》的詩。詩中寫道:“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被罩菝窬拥耐饷彩翘竦逍愕?,有著獨特的審美趣味。如果你再帶著閑淡的心境走進村里,踏著青青的石板小路,靜靜地穿過幾條小巷,再走進幾戶人家看看,你會有由恬淡進入醇濃的感覺。濃重的文化氣氛緊緊包圍著你,時時催促你去不停地觀看,還覺得眼睛不夠用。只要你抬腳邁進一家大門,就會迎面看到廳堂中間掛著的巨幅中堂,接著便會看到中堂下面佛龕上的自鳴鐘及其兩邊擺放著的各種瓷瓶、瓷筒,屬于古董類的藝術品,抬眼可以看到,隨手可以摸著。
5、在徽州,木、石、磚三雕最為出名,人稱“徽州三絕”,這“三絕”幾乎在每家每戶都可能看到。那些門坊、門罩、漏窗上的雕刻,一戶之內少有雷同,窗檻、裙板、窗扇、斜撐等處,雕刻更為精美。在西遞村,有一戶人家天井中的十二個門扇上雕刻著二十四孝圖,非常精細,雖然封建倫理觀念較為濃重,卻極有文化研究價值。 初到徽州的人看民居,滿眼都是高大的馬頭墻灰黑的魚鱗瓦,以及露了本色的木窗門板等這些居住的地方的景物。其實,徽州民居遠不是單純住人的房子,它是包括祠堂、家廟等建筑在內的整體概念,沒有了祠堂也就沒有了民居?;罩輳耐獾剡w來的富家大戶極多,為了鞏固他們自己的地位,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聚族而居,形成了極強的宗法觀念和極嚴密的宗族組織?!吧鐒t有屋,宗則有祠”。宗祠是他們住宅不可或缺的配套工程,通過它來凝聚宗族里的人心。
6、在明代以前,民間是不準祭祀始祖的,到了明代嘉靖年間,政府開始允許民間祭祀自己的始祖,從這時起,徽州宗祠才大量涌現。最有典型意義的是績溪龍川胡氏宗祠。它后枕龍山前伏獅山和象山,一條古道橫陳前門,道外的龍川溪水環宗祠流過,注入新安江。站在小溪南岸往北看,宗祠中軸線上的影壁、平臺、門廳、正廳、前后天井,寢廳和特祭祠等建筑物,均衡而對稱地排列著,縱深84米。加上東、西、北三堵無一窗口的高墻,十多米的三重檐門樓以及從平臺到寢廳逐步上升的地平、門樓、正廳屋脊和寢廳屋脊又在空中形成三個高峰,這種深邃、高大和寬闊的比例關系,造成了宗祠的雄偉氣勢,心中漸漸升起一種沉重的肅穆和浩渺的壓抑。 徽州宗祠,沒有一句話,沒有一處說教,無聲無息地立在那里;但當你走近它,繼而進入它的腹地,就會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包圍著你,激動著你,感染著你,使你不由自主地就接受了這種感染,接受了這種思想,哪怕是一種暫時的感覺,這種感覺也會永遠地留在你的記憶里。這是古人的文明?,F在再來看看徽州民居,與其說是一種文化,不如說是一種精神。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20-01-21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20-01-21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20-01-21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20-01-21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20-01-21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