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可以做成哪些東西?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0-02-09 21:59 回復:0 關注量:605

        木雕,由于其應用及裝飾的范圍廣泛,表現形式的多樣以及雕刻的木材質地的不同,所以它分出許多類型。

       從應用及裝飾的范圍來講,可分為建筑雕刻、家具雕刻,陳設工藝品雕刻三大類。 從表現形式來分,有鏤空雕刻、浮雕、淺雕、立體圓雕、鏤空貼花等。 因木材質地的不同,又分硬質木雕與軟質木雕兩大類。下面逐一介紹其表現形式,并討論它們的應用及裝飾意義。  

1、建筑雕刻  

       這里講的建筑雕刻是指建筑的木雕裝飾。木雕藝術用于建筑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的古建筑(包括園林、寺廟、宮殿等)的木雕裝飾,在世界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自1980年“香山邦”為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設計安裝的“明軒”竣工后,中國園林古建筑更為世界各國人士所向往,中國園林熱已逐漸在海外形成。

       特別是用木雕裝飾古建筑,如雕梁畫棟,雕飾門楣、屋椽、窗格、欄桿、飛罩掛絡等,所具有的古樸典雅、富麗華貴之格調,更顯示出木雕藝術在古建筑(或仿古建筑)中所獨具的裝飾作用。今天,隨著人類旅游事業的迅猛發展,以及人們對于精神和物質文明的需求的不斷提高,利用木雕藝術裝飾的古建筑(或現代仿古建筑),更具有游覽、觀賞、學習、借鑒和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豐富藝術修養等現實意義。  適用于古建筑的木雕表現形式,大致可分為浮雕、鏤空雕刻、立體圓雕和淺雕四種。  

2、家具雕刻  

       這里的家具,指的是木制家具。雕刻家具可以說是應用木雕藝術最廣泛的一種大型的實用藝術品。 用木雕藝術裝飾的家具,具有古樸、典雅的風味。我國出口的藝術雕刻家具和紅木雕刻家具古拙秀雅,雕刻精細,具有獨特的東方民族風格。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廣東、上海、北京等地都流行家具雕刻,臺灣省的紅木雕刻家具也很有特色。 我國絕大多數的古典園林里都陳列著雕刻家具,尤其是蘇州園林里陳設的那些名貴家具如臺、凳、桌、椅、榻、幾、案、屏風等,無木雕刻著精美、秀雅的圖案花紋,深受國外游客的贊賞。  

3、工藝品雕刻  

       這里的工藝品是指木雕工藝品,即以高度嫻熟、精致的工藝技術與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藝術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品。分純觀賞性的木雕陳設工藝品和木雕實用工藝品兩類。木雕陳設工藝品就是陳列、擺設于柜、窗、臺、幾、案架之上,供人欣賞的小型的、單獨的藝術品,起到點綴與美化環境、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屬于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范疇。現代的木雕陳設工藝品注重時代性、人民性,表現題材內容廣泛,有花卉、飛禽、走獸、仕女等。還有人體藝術作品、木雕實用工藝品,它指利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又可分木制品木雕裝飾和其他工藝品的木雕裝飾兩類。木制品木雕裝飾工藝品比較多,如落地燈、壁燈、漆器屏風、木刻屏風、鏡架、筆筒、木刻鐘座等。用木雕裝飾其他工藝品的范圍就更廣泛了,如幾、座、案、架。配制裝飾的對象很多,如玉器、牙雕、景泰藍、花瓶、花盆、瑪瑙、翡翠、珠寶首飾、瓷器等等。這些藝術品配以木雕烘托了主體,豐富了整體,增加了藝術魅力。  

       木雕的形式大致可分為二種

       一種是“獨立式”一種是“依附式”。前者是指可以用來自由放置,并且從任何方向任何角度都能看見的所謂三維空間藝術的圓雕而言,通常是被作為室內的陳設品或案頭擺件。后者是指用于裝飾建筑物室內墻面或門窗等固定空間的浮雕而言。這類浮雕通常采用高、低、鏤、透、通等多種手法來表現。雕像略微突出的稱作低浮雕;雕像在底面上十分突出的稱作高浮雕;浮雕的周圍被鏤空使雕像如剪紙般顯出清晰的影象效果被稱為鏤空雕;雕像的構圖層次多,一層一層雕進去,除了最后的背景,前面部分與底面沒有關系的又被稱為透通雕。透通雕的特點主要融合各種雕法在一個畫面上,是表現多層次的作微俯立體型的全面鏤空雕刻,作品有玲瓏剔透的藝術效果,主要用于傳統的古建筑木雕裝飾上,如廣東的金漆木雕就是把人物山水、翎毛花卉、走獸蟲魚和各種圖案集中在一個畫面上,并以“之”形與“S”形的徑路來區分不同的情節和場面,鏤通層次一般在二至六層,雕工細致已近于牙雕,層次豐富,立體感強,在狹小的面積上,表現出廣闊的空間。也有一些浮雕本身就是獨立的藝術品,可根據環境需要自由配置,亦屬裝飾性的壁掛或屏風等。  

        木雕的創作方法有三種:一種是面對一塊比較普通,沒有什么特殊形狀的圓木、方木或是有規格的板材時(即經過人為的去綹去臟,將木料加工成有規則的料形,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我們可以比較自由的去選擇雕刻的內容與主題,然后再用大量的切削雕鑿去實現最終的藝術效果。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也是受到一定的約束,由于木材的結構是由纖維組成,它的易斷易裂要求我們在創作構圖上強調整體性、牢固性。一般來講,藝術木雕不講究拼接,否則就失去了木雕的特征。要在一段原木上做文章,就得避免張牙舞爪的動勢,就要舍棄支離破碎的細節。為了突出木材的肌理,表現美麗的木紋,造型體積就不易太小太多,要作大塊大面狀,追求渾然一體的效果。  

       第二種方法是隨形就像,既“順其自然”地依據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狀或紋理方向,憑感覺和想象賦予這塊材料以特定的形象,巧加雕鑿后便使其形象釋放出來。所謂七分天成,三分雕刻。這種方法也叫“巧雕”,其 構思過程比實際雕刻的時間應更多,而其中的樂趣亦無窮。“巧雕”是一種適形造型,也就是它要適應某種條件,這種條件是一種限制或是約束,似乎也給作者造成麻煩,然而往往受局限的東西反倒會成為形成其藝術特點的決定因素,這種因素能予朽木以神奇。有的玉石雕刻之所以寶貴,就是體現在作者是以量形取材,因材施藝的方法,創造了絕妙佳品。  自然給我們以許多啟示,有的材料擁有一個不尋常的特征明顯的外形,對你的想象或靈感有直接啟發;有的則不太明顯,需要深思熟慮,苦思冥想;而變化多端的木紋又常常是影響作品藝術效果好或不好的因素;有些木料的“殘片碎塊”不規則形狀也能引發我們聯想起某種形象的存在。因而許多雕刻家經常把一些“奇形怪狀”的木頭搜集起來長久地擺放在周圍,時常琢磨和推敲,一旦考慮成熟便拿起刻刀,欲罷不能。當然作品的成功與否常常取決于一念之差,“真所謂,千刀萬鑿雕出來,一處不順付東流。” 這與作音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技巧密切相關。  

       木雕創作的第三種方法是完全擺脫原始材料的形態屬性,用人工或機械堆迭粘合的方法,使大大小小的木塊木片按設計意圖拼制成大致的形狀與厚度,然后再進行雕鑿。  

       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它能隨意增加木頭的體積,大大減少切削木料的功夫,節省大塊原木。假如是用不同顏色的木料堆迭粘合起來,呈木頭形狀的“三明治”,其木材外表經過雕制,會顯現出清晰美妙的裝飾性木紋,使作品產生獨特的藝術效果。有些雕刻家還經常在雕刻物的任何部位增加想要增加的木料,他們用組合粘接的方法,以期望擴大木雕的比例和形狀。還有一些雕刻家在運用木材創作時更加獨出心裁,別具一格,他們把種在花園里的樹木原地不動的雕刻成作品,有的還為它們加枝添葉,因勢度形,創造出與自然同呼吸共生存的木雕藝術品。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