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中國古建筑的發展歷程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0-04-07 11:29 回復:0 關注量:1850

原始雛形:

早在5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國原始人就知道利用天然洞穴作為庇護所。在北京、遼寧、貴州、廣東、湖北、浙江等地發現了原始人居住的巖洞。

新石器時代,黃河中游的宗族部落以黃土為墻、木架和草泥建造半窟民居,然后發展為地上建筑,形成聚落。在長江流域,由于潮濕多雨的條件下,經常有水和動物的危害,已發展成為干籬笆建筑。

第一個高潮:

公元前221年,皇帝吞并漢、趙、魏、楚、燕、齊六國后,建立了一個集中的帝國,利用國家的人力物力,在咸陽建立了首都、宮殿和陵墓。今天,可以從阿房宮遺址和始皇陵東側大規模的兵馬俑列隊埋坑,可以想見當時建筑之宏大雄偉。

第二個高潮:

隋唐建筑不僅繼承了歷代建筑的成就,而且整合了外部影響,形成了獨立完整的建筑體系,將中國古代建筑推向成熟階段,對韓國日本影響深遠。

最后的高潮是:

元、明、清六百多年來統治著中國,在這期間,除了元、明末年的短期分裂主義戰爭外,中國總體上保持著統一的局面。隨著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已經結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緩慢,建筑史只能是發展的最后一個高潮。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