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德的故事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0-04-16 09:04 回復:0 關注量:511

 1、虞舜孝感動天
  《孟子》、《荀子》、《史記·五帝本紀》均載:舜大孝,父頑、母囂、弟傲,他忍辱行孝,“順適不失子道?!薄八锤麣v山?!睗h·劉向首輯《孝子傳》載其孝行,但未言象、鳥助耕事。敦煌變文《舜子變》載,舜至歷山,“見百余頃空田,心中硬咽。種子犁牛,無處取之。天知至孝,自有群豬(象)與(以)嘴耕地開垅,百鳥銜子拋田,天雨澆溉。”比較完整地表現了虞舜孝行的故事情節,并以詩贊曰:“孝順父母感于天,舜子濤(淘)井得銀錢。父母拋石壓舜子,感得穿井東家連”。電峽墓磚雕表現的是后母虐待舜及舜扶犁驅象耕地、群鳥為之助耕一事,與敦煌《舜子變》文所載略有不同。另在河南東漢寧孝子墓刻石、山西北魏瑯琊王司馬金龍墓木板漆畫中有虞舜行孝故事情節。宋·林同《孝詩》贊云:“孩提知所愛,妻子俱而衰。大孝終身榮,子于舜見之?!保ā端膸烊珪贰皠e集”三,下引《孝詩》同此)。元·郭居敬《二十四孝》列其為孝子之一,并序詩曰:“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br/>  2、閔子騫單衣奉親
  閔子騫(前515--?),《史記》有傳,名損,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論語·學而》載:“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笔拸V濟、師覺授《孝子傳》均載其孝行之事。敦煌遺書《孝子傳》載:“閔子騫,名損,魯人也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264656131。父娶后妻,生二子。騫供養父母,孝敬無怠。后母嫉子,所生親子,衣加棉絮,子騫與蘆花絮衣,其父不知。冬月,遣子御車,騫不堪甚,騫手凍,數失韁靷,父乃責之,騫終不自理。父密察之,知騫有寒色,父以手扶之,見衣甚薄,毀而觀之,始知非絮。后妻二子,純衣以棉。父乃悲嘆,遂遣其妻。子騫雨淚前白父言:‘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愿大人思之?!笐M而止,后母改過,遂以三子均平,衣食如一,得成慈母。孝子聞于天下。……”(王重民等編《敦煌變文集》下冊卷八《孝子傳》,下引同此)
  3、老萊子戲采娛親
  老萊子,周楚國人,事二親至孝。師覺授首列其為《孝子傳》人物之一,傳曰:“老萊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斑爛之衣。為飲,上堂腳跌,恐傷父母之心,僵仆為嬰兒啼??鬃釉?;‘父母老,常言不稱老,為其傷老也。若老萊子者,可謂不失孺子之心矣’”。敦煌遺書《孝子傳》所載略同,只是更為形象生動。《孝詩》有贊;“七十已中壽,人生似此稀。絕憐老萊子,猶反作兒戲”。
  4、睒子鹿乳奉親
  睒子,又作剡子、閃子、郯子,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關于他的孝行故事最早見于郭居敬《二十四孝》中。實物雕刻表現較早的則是山西省壺關南村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墓和洛陽北宋崇寧五年(1106年)石棺線刻“二十四孝”圖。在敦煌寫本中有睒子行孝事跡的記載,但這里的睒子卻是印度迦夷國人,他孝養二盲父母的故事,見于多種佛經記載,主要有《佛說睒子經》、《六度集經》卷五《睒道士本生》等。作為佛教藝術題材的睒子本生故事則在新疆克孜爾千佛洞、云岡石窟第9窟、敦煌莫高窟第428窟、麥積山第127窟等北朝或以前的石窟壁畫中有較多的表現。佛教傳入中國后,與中國傳統儒學相結合,表現孝道思想的睒子為當時的人們所利用,并借之以提倡傳統孝道文化。甚至在隋唐之際,佛教徒借重儒學孝悌觀,創作《父母恩重經》偽經,借以宣傳孝道思想。敦煌遺書《父母恩重經》號14、闕40寫本附孝子事跡記載:“……迦夷國王入山游獵,挽弓射鹿,誤傷閃(睒)胸,二父母仰天悲嗶。由閃至孝,諸天下藥涂瘡,閃子還活。父母眼開,明睹日月。不慈不孝,天不感應。閃子更生,父母開目。人之孝順,百行為本” 。唐·智升《開元釋教錄》卷18引錄《父母恩重經》內容與此相同。郭居敬《二十四孝》載:“父母年老,俱患雙眼,思食鹿乳,剡子乃衣鹿皮,入鹿群內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剡子俱以情告,乃免?!?br/>  5.曾參行孝
  曾參,又稱曾子(前505~前405年),春秋魯國人,與其父曾點同為孔子弟子?!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份d:“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鬃右詾槟芡ㄐ⒌溃适谥畼I。作《孝經》,死于魯”。蕭廣濟首將其列入《孝子傳》中,但未言具體孝行。虞盤佑《孝子傳》曰:“樂正者,曾參門人也,來候參。參采薪在野,母嚙右指,旋頃走歸,見正不語,人跪問母何患。母曰:‘無’。參曰:‘負薪右背痛,薪墮地,何謂無?’母曰:‘向者客來無所使,故嚙指呼汝耳?!瘏⒛吮弧薄!短接[》卷412“孝上”引《論語·孔子家語》記載有曾參為孝母而辭去在齊國做官的機會一事。
  6.魯義姑姊舍子救侄
  魯義姑姊,春秋魯國人,史籍稱其為“村野之婦人”。漢·劉向《古列女傳》卷五、明·解縉《古今列女傳》均載:齊國攻打魯國,魯義姑姊為救兄之子而置己子于不顧,齊將問其故,魯義姑姊以大義陳之,齊軍感悟而不再攻打魯國,“魯君聞之,賜婦人束帛百端,號曰義姑姊”。畫面所表現的是齊將與魯義姑姊問答的情節,婦人所抱小兒與身后站立的一小兒應為一人,即兄之子,前立小兒為己子。她不但以義行救了自己一家,而且保全了魯國的安全,其義大哉。
  7.原谷拖輿諫父
  原谷,實名元覺,又稱圓覺、袁覺,清水電峽宋墓題記作“元角行孝”。雜《孝子傳》載:“原谷者,不知何許人。祖年老,父母厭患之,意欲棄之。谷年十五,涕泣苦諫,父母不從,乃作輿舁棄之。谷乃隨收輿歸。父謂之曰:‘爾焉用此兇具?’谷乃曰:‘恐后父老,不能更作,得是以取之耳’。父感悟愧懼,乃載祖歸供養。尅己自責,更成純孝。谷乃純孫。”此段記載又見于《太平御覽》卷519。敦煌遺書《搜神記》引《史記》曰:“孫元覺者,陳留人也。年始十五,心愛孝順。其父不孝,元覺祖父年老,病瘦漸弱,其父憎嫌,遂縛筐舉舁棄深山。元覺悲泣諫父。父曰:‘阿年老,雖有人狀,昏耄如此,老而不死,化成狐魅?!旒呆ǜ笚壷钌?。元覺悲泣大哭,隨祖父歸去于深山,苦諫其父。父不從。元覺于是仰天大哭,又將輿歸來。父謂覺曰:‘此兇物,更將何用?’覺曰:‘此是成熟之物,后若送父,更不別造’。父得此語,甚大驚愕:‘汝是吾子,何得棄我?’元覺曰:‘父之化子,如水之下流,既承父訓,豈敢違之?!副愕酶形颍旒磪s將祖父歸來,精勤孝養,倍于常日。孔子嘆曰:‘孝子不違其親,此之為也?!?br/>  8.文帝親嘗湯藥
  文帝,即漢文帝劉恒,高祖第三子?!稘h書·文帝紀》載: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親供粢盛。坐罪不及父母,下哀矜之語,仁孝聞天下。郭居敬《二十四孝》列入孝子之一,并序詩曰:“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
  9.淳于緹縈舍己救父
  淳于緹縈,《史記》、《漢書》有傳?!短接[》、《藝文類聚》分別引《史記》、《漢書》傳為孝女:“淳于緹縈者,齊人也。父淳于意為太倉令,生女五人,縈最小。父犯罪當刑,乃罵其女曰:‘生女不生男,緩急非有益也’。緹縈自傷涕泣。隨父至長安,詣北闕上書言:‘父為吏,齊中皆稱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傷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續。雖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妾愿沒為官奴,以贖父之刑,使得自新?!瘽h文帝悲憐其意,原其父罪”。(《太平御覽》卷415)。畫面表現的正是緹縈隨父至長安為父贖罪的情形。林同《孝詩》贊曰:“仁矣文皇詔,悲哉孝女書。至今民受賜,非但活淳于?!?br/>  10.劉平舍子救侄
  劉平,字公子,東漢楚郡彭城人,本名曠,顯宗后改為平。《后漢書》、《東觀漢紀》均有傳,王莽時任郡吏,守葘丘長,后舉孝廉,拜濟陽郡丞,九江郡全椒長。“更始時,天下亂,平弟仲為賊所殺。其后賊忽復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難。仲遺腹女始一歲,平抱仲女而棄其子,母欲還取之,平不聽,曰:‘力不能兩活,仲不可以絕類’,遂去不顧”?!稏|觀漢紀》卷l7載劉平“以仁孝著聞”。他不但孝順父母,而且仁義救侄而棄己子?!缎⒃姟焚澰唬骸暗茴惸侨萁^,吾雛聽自生。劉平端為母,伯道特沽名?!?br/>  11.董永賣身葬父
  董永與仙女的故事見諸于許多文獻記載,劉向《孝子傳》稱他為“前漢董永?!比龂翰苤病鹅`芝篇》贊道:“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庸作致甘肥。債家填門至,不知用何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薄斗ㄔ分榱帧肪砹齽⑾颉缎⒆觽鳌份d有較完整的情節:“董永者,少偏孤,與父居,乃肆力田畝,鹿車載父自隨。父終,自賣于富公以供喪事。道逢一女,呼與語曰:‘愿為君妻?!炀阒粮还?,富公曰:‘汝為誰?’答曰:‘永妻,欲助償債’。公曰:‘汝織三百匹,遣汝。一旬乃畢,女出門謂永曰:‘我天女也,天令我助子償人債耳?!Z畢,忽然不見”。敦煌遺書記載董永及其孝行故事的有《父母恩重經》、《孝子傳》、《古賢集》,并有專門的《董永變文》?!缎⒆觽鳌烦敿毜亩朗论E外,還說“天子征永,拜為御史大夫”。《古賢集》也云:“董永賣身葬父母,感得天女助機絲?!薄抖雷兾摹烦拈L達一百三十四句,其中也有董永拜別仙女一事,與墓葬雕繪情節一致。唐末五代時,董永傳說極盛,至宋代時又有小說《董永遇仙記》,董永行孝的故事已十分完善。
  12.紫荊復萌(或田真兄弟)
  周景式《孝子傳》最早記載“荊樹連陰”的故事:“古有兄弟忽欲分異,出門見三荊樹株接葉連,陰嘆曰:‘木猶欲聚,況我兄弟而欲殊哉!’遂還,相為雍和也。一曰田真兄弟?!?《太平御覽》卷416、959及《藝文類聚》卷89、《初學記》卷17所引與此同。唯《御覽》卷421“義中”引《續齊諧記》稍詳,與墓葬雕刻內容更為接近,并指出田真為西漢人,成帝時官至太中大夫,“田真兄弟三人,家巨富,殊不睦。忽共議分財。金銀珠物各以斛量,田業生貲,平均如一。唯堂前一株紫荊樹花葉美茂,共議欲破為三,人各一分,待明就截之。爾夕樹即枯死,狀火燃,葉萎枝摧,根莖焦焠。真至,擕門而望之,大驚,謂語弟曰:‘樹木同株,聞雷分析,所以焦悴,是人不如樹木也?!虮蛔詣?,便不復解樹。樹應聲遂更青翠,華色繁美。兄弟相感,更合財產,遂成純孝之門”。畫面表現的正是兄弟三人見樹枯死而感悟痛哭的情景。敦煌遺書《二十四孝押座文》載有“共樹共枝爭判割,同胞同乳忍分張”,當指此事。
  13.姜詩孝母
  姜詩,字士游,東漢廣漢雒(今四川廣漢縣)人。《東觀漢紀》卷17載:“詩性至孝,母好飲江水,令兒常取水,溺死。夫婦痛,恐母知,詐曰游學。歲歲作衣,投于扛中,俄而涌泉出舍側,味如江水,旦生鯉一雙?!薄逗鬂h書·姜詩妻傳》所載略同,言詩妻亦“奉順尤篤”,并記有姜詩遣妻一事。敦煌遺書引《孝女傳》所載與此基本相同。林同《孝詩》贊曰:“日常供鯉鲙,旦輒汲江流。兒溺言游學,妻還感珍羞”。清水電峽墓將死去的姜詩雕刻出來以表示姜詩的孝行,實則其妻亦屬孝婦。郭居敬列其為二十四孝之一。
  14.蔡順拾葚供親
  蔡順,字君仲,汝南安城(今河南汝縣東南)人,“以至孝稱”。《后漢書》有傳?!稏|觀漢紀》卷16記:“王莽亂,人相食。順取桑椹,赤黑異器。賊問所以,云:‘黑與母,赤自食’。賊異之,遺鹽二斗,受而不食”。《孝子傳補遺》所載與此基本相同,也與墓葬雕刻完全一致。但是,雜家《孝子傳》所記又與前不同:“……母飲酒吐嘔顛倒,恐母中毒,嘗母吐驗之”。是為《初學記》所記“蔡順嘗毒”之事。林同《孝詩》記有其孝行事四件:‘賊疑拾椹異,母怪棄薪還。雷震輒圜冢,火飛因伏棺”。敦煌遺書引《后漢書》亦記有“拾椹”、“嘗毒”、“火起伏棺”、“雷震圜?!彼募⑿?。查《后漢書·蔡順傳》記載并無拾椹供親之事,而記“心痛悟母”、“聞雷哭墓”二事,與前述曾參“心痛悟母”及后述的王裒“聞雷泣墓”頗為相似。
  15.趙孝舍己救弟
  趙孝,又名趙孝宗,山西長子縣石哲金墓榜題“趙孝宗”?!逗鬂h書》有傳,沛國蘄(今安徽宿縣)人,父善,王莽時為田禾將軍,任孝為郎,傳曰:“及天下亂,人相食。孝弟禮為餓賊所得,孝聞之,即自縛詣賊,曰:‘禮久餓羸瘦,不如孝肥飽?!\大驚,并放之?!薄稏|觀漢紀》卷17、《初學記》卷17、《藝文類聚》卷20均有載,并記有“趙孝食蔬”的故事。墓中表現的均為其舍己救弟的情節。
  16.曹娥哭泣
  曹娥,《后漢書·曹娥傳》曰:“孝女曹娥者,會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為巫祝。漢安二年五月五日,于縣江訴濤(迎)婆娑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號哭,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縣令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為立碑焉”?!短接[》卷415“孝女”引《會稽典錄》與此相同?!缎⒃姟酚匈澰?。
  17.茅生殺雞
  茅生,即茅容,《后漢書》有傳,字季偉,東漢陳留人?!端囄念惥邸肪?0“孝”、《太平御覽》卷414“孝下”均引《郭林宗別傳》記曰:“茅容,……年四十余,耕于野。時與等輩避雨樹下,眾皆夷踞相對,容獨危坐愈恭。林宗行見之而奇其異,遂與共言,因請寓宿。旦日,容殺雞為饌,林宗謂為己設,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與客同飯。林宗起拜之曰:‘卿賢乎哉!’因勸令學,卒以成德?!碑嬅姹憩F的正是茅生殺雞的情節?!缎⒃姟焚澰唬骸半u乃為母設,蔬惟與客同,賢哉茅季偉,誤矣郭林宗。”
  18.江革行傭供母
  江革,字次翁,漢代齊國臨淄人(今山東臨淄),《后漢書》、《東觀漢紀》均有傳。晉陶潛《孝傳》有錄。傳曰:“江革,齊人也。漢章帝時,避賊負母而逃,賊賢之,不害,而告其路。竭力庸債,以致甘暖,和顏悅色,以盡歡心。欲親之安,自挽車以行。鄉人歸之,號曰江巨孝。位至五官中郎將,天子嘉焉,寵遇甚厚。告歸,詔書褒美。就家禮其終身,以顯異行?!?]敦煌遺書《孝子傳》有載,較略:‘江草(革)字次翁,齊國臨淄人也。老母年邁,次載母不使牛馬,乃自居轅中,挽車令不動搖,恐母不安。后漢人也?!彼洖槠洹靶袀蚬┠浮钡那楣潱⑽醋C“負母逃難”事。墓葬所刻則為其負母避賊逃難的情節。郭居敬列其為二十四孝之一。
  19.郭巨埋兒
  郭巨,河內溫(今河南溫縣西南)人。漢劉向首輯郭巨入《孝子傳》中。宋躬《孝子傳》亦有載。敦煌遺書中發現附有孝子事跡的《父母恩重經》寫本中有“郭巨至孝,天賜黃金”之句。另有多件寫本單獨記其事,較劉向所記稍詳,但基本一致,并指出郭巨為東漢人。其中《搜神記》記其孝行曰:“昔有郭巨者,字文氣,河內人也。家貧,養母至孝。巨有一子,年始兩歲,巨語妻曰:‘今饑貧如此,老母年高,供勤孝養,恐不安存。所有美味,每減與子,今母饑羸,乃由此小兒。兒可再有,母難重見。今共卿殺子,而存母命。’妻從夫言,不敢有違。其妻抱子往向后園樹下,欲致子命。巨身掘地,欲擬埋之,語其妻曰:‘子命盡未?’妻不忍即害,必稱已死。巨掘地得一尺,乃得黃金一釜,釜上有銘曰:‘天賜孝子之金。郭巨殺子存母食,遂賜黃金一釜。官不得奪,私不得取?!?敦煌《孝子傳》S.389(乙卷)序詩云:“郭巨專行孝養心,時年饑險苦來侵,每被孩兒奪母命,生埋天感賜黃金?!庇帧豆刨t集》曰:“郭巨夫妻生葬兒。”郭居敬列其為二十四孝之一。
  20.王祥臥冰
  王祥,字休微,東漢瑯琊(今山東諸城縣東南)人,官至漢光祿勛,晉武帝拜為太保,賜爵為公?!稌x書·王祥傳》載:祥性至孝,繼母朱氏不慈,猶令掃除牛下,祥愈恭謹,“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將解衣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械つ谓Y實,母命守之,每風雨,祥輒抱樹而泣。其篤孝純至如此”。晉蕭廣濟首將其列入《孝子傳》中,《孝詩》贊其孝行曰:“風李應難守,冬魚未易求。剖冰不辭凍,抱樹可勝愁?!庇械哪箤⒋藘杉⑿型瑫r刻出。敦煌遺書《孝子傳》引《魏書》僅記其“守樹”、未言“臥冰求鯉”事。郭居敬列其為二十四孝之一。
  21.丁蘭刻木事親
  丁蘭,漢代河內(今河南武陟縣西南)人?!短接[》卷414“孝下”、“祿養”條引《孫盛逸人傳》曰:“丁蘭者,河內人也。少喪考妣,不及供養,乃刻木為人,仿佛親形,視之若生,朝夕定省……。”曹植《靈芝篇》贊曰:“丁蘭少失母,自傷早孤焭。刻木當嚴親,朝夕致三牲。暴子見陵侮,犯罪以無形。木人為泣血,免淚全其名?!倍鼗瓦z書中有“丁蘭木母,以靈感應”之句。敦煌寫本《孝子傳》記載甚詳。另P.3680寫本記曰:“丁蘭(刻)木作慈親,孝養之恩感動神,圖舍忽然修斬如,血流灑地真如人?!薄缎⒃姟芬灿匈?。郭居敬列其為二十四孝之一。
  22.陸績懷桔
  陸績,字公紀,吳郡吳人,仕吳為郁林太守,博學善政,見稱當時?!逗鬂h書》、《三國志·吳書》均有傳。傳曰:“績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術出桔,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桔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逼湫㈨樔绱耍 冻鯇W記》卷17亦引《吳志》記有“陸績懷桔”事。其故事畫最早見于北魏洛陽寧懋石室?!缎⒃姟焚澰唬骸瓣懤勺髻e客,懷桔欲何為。遺母當然事,袁公乃稱奇?!?br/>  23.孟宗哭竹
  孟宗,字恭武,三國吳江夏(今湖北漢陽縣之魯山)人,本名宗,避孫皓字,易名仁。任吳令、鹽池司馬,累遷光祿卿、司空?!度龂尽菚芬冻荣t傳》曰:“宗母嗜筍,冬節將至。時筍尚未出,宗入竹林哀嘆,而筍為之出,得以供母,皆認為至孝之所致感?!?白居易《白氏六貼》亦稱:孟宗后母好筍,令宗冬月求之,宗入竹林慟哭,筍為之出。敦煌遺書《孝子傳》所載更略。又敦煌遺書《古賢集》有“孟宗冬筍供不闕” 之句?!缎⒃姟焚澰唬骸叭f象死灰色,千林號怒聲。何人苦哀泣,凍竹強抽萌。”郭居敬列其為二十四孝之一。
  24.王裒聞雷泣墓
  王裒,字偉元,三國魏城陽營陵(今山東臨淄西北)人?!稌x書·王裒傳》載其孝行曰:“廬于墓側,旦夕常至墓所跪拜,攀柏悲號,涕淚著樹,樹為之枯。母性畏雷,母沒,每雷,輒至墓曰:‘裒在此’。乃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三復流涕。門人受業者并廢《蓼莪》之篇。”《孝子傳補遺》、《孝詩》所記與此略同。敦煌寫本伯.2621(原卷)亦記王裒孝行,但無“泣墓”事。S.5776(甲卷)、伯.3536(丙卷)記載較詳。丙卷序詩曰:“王裒慈母怕雷聲,每至春間不得寧,乃至百年亡沒后,語墳猶怕阿娘驚。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