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廟資料
佛山祖廟位于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祖廟從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始建,至清代初年,這里逐漸成為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筑。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祖廟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廟建筑群。
佛山祖廟與肇慶悅城龍母廟、廣州陳家祠合稱為嶺南古建筑三大瑰寶,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祖廟的正殿里廟內還陳設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如70件33種兵器銅墻鐵壁儀仗,直徑1.31米的巨型銅鏡、大型銅鼎、銅鐘和香爐。鐵器有大鐵鼎、鐵鼎、鐵畫等等。園內還陳列有石刻匾額,明、清時期的石獸、碑刻唐代“貞觀二年”款棋字陽文“佛山”,石片旁的復制品。重新組合復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筑構件,大型鐵鑄武士立像,鐵鑄瑞獸、鐵炮等等。這些陳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時期佛山高超的工藝技術。無怪乎,一些前來參觀的外國朋友將祖廟譽為“東方民間藝術之宮”。
歷史沿革
佛山祖廟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當時的名稱叫祖堂,其實就是北帝廟,當時珠三角地區多為水鄉,水患多,而北帝恰是傳說中治水的神,于是北帝作為佛山人的保護神被供奉起來。但在明代,祖廟遭到破壞。洪武5年,祖廟得到重建。
明朝正統十四年,朝廷封祖堂為靈應祠,并建了靈應牌坊。自此,祖廟由民間祭祀之地成官方祭祀之地。
1451年,成為官方祭祀之地的祖廟得到朝廷的支持擴建,塑北帝銅像。自此,祖廟初具規模。
光緒二十五年,富裕的佛山人捐錢捐物對祖廟進行首次大修,祖廟至今仍保持著百年前的藝術建筑風貌。
當時,各行各業人士都拿出自己最好的東西捐給祖廟,佛山當時手工最出名的石灣瓦也被放在了祖廟的屋脊上。
上個世紀70年代初,靈應祠大堂后面慶真樓的磚木結構改成了混泥土結構。據當時參加了修繕工作的梁詩裕先生說,當時動用了100多人共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完成修繕工作。
上個世紀70年代還沒有設立佛山市博物館,祖廟旁邊是關帝廟、媽祖廟等,后來才把它們拆了修建佛山博物館,因此用博物館的概念來評價祖廟是不準確的。1998年,慶真樓變成危房,加固后又重新使用。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20-04-16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20-04-16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20-04-16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20-04-16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20-04-16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