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中國古代禮儀中的精華與糟粕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于世。禮儀文明作 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 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于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大量禮儀文化的精華和糟粕處于滲融并存的狀態,又由于禮儀文化的糟粕所產生不可低估 的消極作用。我們忽視了傳統禮儀文明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相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學校對禮儀養成教育 不夠重視,許多不文明的行為亦有增無減。在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 精華,使傳統文明禮儀古為今用,重建一套現代文明禮儀。古代的禮儀,見到大官,要三拜九叩的,如果是你,你會做么?中國近代經歷了百年屈辱,在人們受到飽受屈辱選擇抗爭的時候,再反封建斗爭希望建立一個大同時代的時候,封建的制度被推翻,封建的禮儀同它的制度一起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箱。時代在發展,禮儀也在變化。這不是一個或多個人的意愿。而是這個民族選擇的結果。中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0363864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圣、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喪禮于死者是安撫其鬼魂,于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在禮儀的建立與實施過程中,孕育出了中國的宗法制(見中國宗法)禮儀的本質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們認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見的鬼神在操縱,履行禮儀即是向鬼神討好求福。因此,禮儀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種特殊體現形式。“三禮”(《儀禮》、《禮記》、《周禮》)的出現標志著禮儀發展的成熟階段。宋代時,禮儀與封建倫理道德說教相融合,即禮儀與禮教相雜,成為實施禮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禮為勸德服務,繁文縟節極盡其能。直到現代,禮儀才得到真正的改革,無論是國家政治生活的禮儀還是人民生活禮儀都改變成無鬼神論的新內容,從而成為現代文明禮儀。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20-05-14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20-05-14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20-05-14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20-05-14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20-05-14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