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歷代帝王要將佛像壁畫和宗教雕像集中在敦煌莫高窟
若依地理位置來看,與其討論現在最知名的莫高窟,不如縱橫千年,討論地處河西走廊的敦煌地區。
敦煌長期匯集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精華,并在長期戰亂中,逐漸成為中國和西域交流中,最穩定的邊境城市。
十六國時期(公元301-460年),群雄逐鹿中原。中原碩學宿儒和百姓逃往河西避難,帶來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敦煌是佛教東傳的通道和門戶,也是河西地區的佛教中心。有世居敦煌的譯經大師竺法護;法顯、鳩摩羅什等佛學大師無論東進或西去,都在敦煌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樂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開石窟供佛,莫高窟從此誕生。(節錄自百度詞條:敦煌)
至今在敦煌地區的石窟區,至少有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東千佛洞石窟、榆林窟和五個廟石窟等。單是現存在莫高窟的就有700多個,隨著日後考古工作的發掘,數字將不斷增加;在這些洞窟中,只是對留有壁畫或塑像的洞窟安排編號,目前就已有492個。(資料來源:敦煌莫高窟網)
綜合上述資料,一是敦煌地區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邊境城市,并非僅交流佛教,尚有儒家、道家和西方傳入的各類文化。
二是理解此地佛教鑿窟也并非僅有莫高窟,至少尚有其他4個著名石窟。
三是在被發掘的文物中,目前此處最著名,但未考古出來的則無法得知。
在情感因素上,“西出陽關無故人”。
許多人在敦煌地區滯留(等待入關和出關)的歲月裏,祈求未可知的力量給予庇護,千年來并無差異。
因此,莫高窟是現在考古出來最著名的文化遺產“之一”,而後人僅能由五個石窟的內容,共同勾勒當時佛教興盛的景象。
進而略以莫高窟為其中的代表,再由石刻內容闡述或為帝王,或為百姓的心愿。
另外,石刻亦有“群聚效應”。其財力豐厚與否,則決定石刻的大小。
合理的解釋,是莫高窟較早產生了“群聚效應”,并且尚未風化,所以也成為目前已發現最集中的石窟群。至於千年來是否有更重要的遺跡早已風化,只能等待考古學者們的貢獻了。
淺見供參。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20-05-22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20-05-22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20-05-22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20-05-22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20-05-22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