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佛像藝術之美!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06-16 15:33 回復:0 關注量:1211

  根據歷史的記載,在商代的王室之中,就已經設有了六工,其中就有“木工”一詞。木雕就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被稱為“精細木工”的工種,可見木雕有著源遠流長的發展史。


  在秦漢時期,木雕工藝就已經趨于成熟,形成了比較拙重、宏偉能夠突出陽剛之美的風格。


  在漢明帝時期,在木雕工藝中的得到了一些文人、名士以及僧侶的認可以及參與,于是讓佛像木雕成為了木雕中的主流。


  而且據記載考證,木雕佛像最早出現的時間也是在漢代,可見漢代對于木雕佛像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木雕佛像在發展中,經歷了引進、吸收、融合以及創新這幾個階段,促進了木雕佛像的發展。佛教造像在宋代之后,中心開始向南方轉移,而且題材與風格都有了一些變化,更加趨向于世俗化發展。在禪宗盛行時期,其中的“平常心是道”、“擔水砍柴,無非妙道”的思想下,致使佛教神圣神秘的氣息開始淡化。這個時期的佛教造像,是接近現實的菩薩形象,還有一些趣味的羅漢以及祖師的形象也開始增多。


  木雕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傳承史,木雕的技藝已經是非常純熟與精湛,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木雕造像比一般材質更為優秀。木雕佛像的雕刻手法可以不受鑄造工藝的限制與影響,有著格外靈動以及流暢的優點,所以有著非常多的佛像精品。雖然說木雕佛像在工藝方面更加靈性自然,但是對于工匠的技藝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在木雕佛像的發展過程中雖然誕生了很多精品,但是時間太過悠久,存世的并不多。


  在每個時代每個地區所雕刻出來的木雕佛像都是有所不同,根據風格以及地區,主要將木雕佛像分為五個流派:


  北方有山西工、京工為代表,南方以閩工、江浙工、川湘贛工為代表。


  京工是非常典型的木雕佛造像風格,一般分為漢傳與漢藏兩個比較大的體系。漢傳風格中,融入了山西、江浙以及福建的一些工藝特點,而漢藏造像的風格,汲取了尼泊爾、西藏以及內蒙造像中的優美身段。


  山西工的木雕佛造像,主要風格是開臉莊重大氣,衣飾線條簡約而且質樸,刀法比較剛勁,其木質主要以榆木、白楊木為主,大部分采用的是梧桐木。


  在福建木雕佛造像比較盛行,而且流派也很多,閩工佛造像的題材比較廣,但以觀音造型的創作最多。


  在木雕佛造像方面,江浙工的木雕佛像多是立像,開臉非常恬美靜謐、臉龐豐滿圓潤,衣紋線條的層次感也比較強。


  川湘贛工主要是指四川、湖南、江西三個地區的木雕佛造像,題材多樣、種類豐富是其造像的一個特點。


  可以說,無論是哪一個流派的木雕造像,都是工藝師的巧奪天工的展現。雖然存世的這些木雕佛像,都有一種充滿歷史的斑駁感,但是時間越久,越能夠將這些佛像之美展現出來。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