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的藝術特點及其分類是什么?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積累了豐富而成熟的經驗。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中產生了自己的多樣的建筑類型:單層或多層的殿、堂、樓、閣、軒、謝、廊、亭、臺,以及苑囿、壇廟、陵墓、橋梁、牌樓等等;也產生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建筑造型和裝飾的實踐的經驗和法則。在建筑材料方面,表現(xiàn)了對于多種多樣材料的熟稔的知識和營造的豐富與巧妙。
中國古代建筑在樣式上具有若干基本特征。這些特征實際上是建筑藝術造型技巧的具體運用。
(一)中國古代建筑在平面布置上是以院落為單位的。一個主要建筑物“正房”和“側座”,以及“回廊”、“耳房”等附屬建筑物組成的院落,作為一組完整的建筑群是生活活動的場所,也統(tǒng)一地成為一個完整的建筑形象。
此一建筑群在組合時追求兩個形式上的原則。一個在布局上主要建筑物的中線為軸線,而取得全建筑群左右均衡對稱:一是以主要建筑物的高度為準,取得各建筑物高低起伏變化,表現(xiàn)了一定韻律節(jié)奏的連續(xù)性。
中國古代建筑所追求的左右均衡對稱和表現(xiàn)一定韻律節(jié)奏的連續(xù)性,也運用以組成更大的建筑群體,例如:包括很多院落的大宅第、宮殿、寺觀,以至整個城市。這種形式適應著宗法的家族制度、政治制度和倫理思想的需要,在一定條件下也有可能適應新社會的新需要,加以改造,創(chuàng)造性的加以利用。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家創(chuàng)造這種形式,是以突出建筑創(chuàng)作的主題所在的主要建筑物為目的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并產生最大的藝術力量,每個時代,各不同地域的優(yōu)秀匠師的積累無數(shù)的具體的造型手法,包括尺度、比例的具體規(guī)定。
(二)每一個別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屋頂、屋身,和臺基。這三部分雖都是為了構造上的需要,也以鮮明的形象滿足審美的要求。
屋頂、屋身和臺基的龐大體積造成雄偉壯麗的印象,在古代,是直接為了夸耀統(tǒng)治階級的“尊嚴”和“威風”的。所以,審美的要求不能不是服從了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現(xiàn)實的政治要求的。
現(xiàn)實主義的建筑以時代的進步為準繩,也要以建筑材料結構的物質條件為依據。屋頂、屋身、臺基三部分的組合和形象性是和中國古代建筑長時期應用木材構成的“框架結構”這一事實分不開的。
“框架結構”:屋身部分是以木材作立柱和橫梁,成為一付梁架。每一付梁架有兩根立柱和兩層以上的橫梁。每兩付梁架之間用枋、檁之類的橫木牽搭起來,就成了“間”的主要構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梁架上的梁是多層的:上一層的梁總比下一層短;兩層之間的矮柱,按照傳統(tǒng)的辦法,總是逐漸加高,而稱為“舉架”。屋頂?shù)钠露入S舉架高低的比例而變化。
屋頂有實用的目的,便于雨水下流。為了同一目的,房屋前面有“出檐”。
在結構上,由柱頭挑出以承托“出檐”的重量的,時常利用“斗栱”的結構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橫柱梁交接處,在往頭上加上一層:逐漸挑出的稱作“栱” 的弓形短木,兩層栱之間用稱作“斗”的斗形方木塊墊著。這種用栱和斗結合構成的單位叫做“斗栱”,它是用以減少立柱和橫梁交接處的剪力,以減少梁的折斷的可能性。斗栱是中國古代建筑結構中的最有特色的部分,也集中了古代匠師為了解決材料性能限制所表現(xiàn)的創(chuàng)造力。 由于框架結構的方法,建筑物的兩柱之間的墻壁不負重,門窗的位置和大小都可以自由處理。
我們可以看見,由框架結構而派生的種種:隨著舉架而生的屋頂坡度,為了減少剪力而生的斗拱,因不負重而生的門窗的自由處理等等,都在建筑物的藝術形象的構成上成為決定性的部分。
中國古代建筑物之為屋頂,屋身和臺基三部分,說明下面這樣的科學原理在古代的現(xiàn)實主義的建筑藝術中已被注意到了:建筑材料和結構等技術的特點是建筑藝術創(chuàng)造的物質條件,把建筑藝術與工程技術在所有的環(huán)節(jié)上聯(lián)系起來。
(三)中國建筑的裝飾加工也沒有完全離開這一科學原理。
中國建筑的裝飾是豐富的,但華麗精細的裝飾與完整的壯觀的造型是統(tǒng)一的。得到這種統(tǒng)一是與所采取的裝飾方法有關的,裝飾的部位往往都是處于構件交接的部分,例如:房脊、柱頭、欄稈、門環(huán),等等都是結構上的關節(jié)。所以,很多平面的邊緣,特別是角隅,也是集中地突出地進行裝飾加工的部分。這樣造成了繁而不亂,統(tǒng)一的藝術效果。
在整個建筑群的布局中,作為附屬的藝術:壁畫和雕塑也都出現(xiàn)在為了表現(xiàn)統(tǒng)一的目的所要求的位置上。
所以,一切建筑裝飾都是為了達到加強藝術表現(xiàn)的目的,而不是分散的目的。
古代建筑藝術中為了滿足那一社會條件下群眾的要求,過分追求華麗效果和大量的裝飾的趨勢是封建時代發(fā)展的特點。但裝飾的方法,紋樣的母題和處理,色調的配合等都深刻地表現(xiàn)人民的藝術才能,是我國裝飾藝術的寶藏的重要部分。
舉出以上三點,旨在指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在適用與營造的基礎上,按照時代要求,追求完美的建筑形象所獲得的豐富經驗和實踐法則,初步可以總括為這三個方面。其進一步的具體內容有待專門的科學的分析。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chuàng)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20-06-30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20-06-30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20-06-30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20-06-30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20-06-30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