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南范莊金墓橫披樂舞磚雕有什么典故?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0-07-04 14:11 回復:0 關注量:631

  金建國后對遼、宋相繼發動戰爭,擒遼天祚帝,又滅北宋。當金人進入汴梁(今河南開封)時,把宋的圖籍、法物、儀仗帶走,并命令官員們參照唐、宋的故典沿革,進行對禮樂的審議,可見金的樂舞儀式等是吸收了宋的一套舊制的,如雅樂有文武“二舞”,金代皇統年間(1148年后),金人將文舞定名為《保大定功之舞》,武舞定名為《萬國來同之舞》;金世宗大定十一年(1172)又加了《四海會同之舞》,“于是一代之制始備”。據《金史·樂志》載“金初得宋,始有金石之樂,然而未盡其美也。及乎大定、明昌之際,日修月葺,粲然大備。”女真人雖然長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在祭祀天地、宗廟、鬼神時仍舊信奉薩滿教,用跳神類的表演儀式,但是宮廷舉行大宴朝會時,就按照歷代傳統,設四面宮懸鐘磐,手執龠、翟而跳“文舞”,手執朱干、玉戚而跳“武舞”。表演時,文、武之舞隊各用64人,每隊之前還有引舞者,執旌旗、大纛、牙杖、鼗、鐸、鐃、錞、金鉦,相鼓、雅鼓等等,是一支相對完整的禮樂樂舞表演隊伍。在其他祭祀表演中,還要動用編鐘、編磬、建鼓、路鼓、路鼗,晉鼓等打擊樂器各一二人,用笙、簫、塤,篪、笛、弦琴、瑟等絲竹樂器各六人或八人。其器樂聲響該是比較豐富的。從禮樂之形制上,即可看出金代對于宋代雅樂的學習。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