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意思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翻譯:
在劍外忽然聽說,收復薊北的消息,
初聽到時悲喜交集,眼淚沾滿了衣裳。
回頭再看看妻子兒女,憂愁哪里還在,
胡亂收卷詩書,我高興到快要發狂。
白天我要開懷痛飲,放聲縱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啟程還鄉。
我立即從巴峽穿過了巫峽,
很快便到了襄陽,隨即又奔向洛陽。
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亂。
當這一天終于盼來時,他竟激動得喜極而泣。前四句由“忽傳”到“初
聞”,再到“卻看”“漫卷”,幾個連續動作把作者驚喜的心情描繪得生龍活現。后
四句通過想象,盡力描寫“喜欲狂”時的激動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飲,而且恨不
得乘著大好春光馬上回到家鄉,這從他一口氣列出的四個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
已沿著這一路線飛走了!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日”,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想到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聯寫“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狂想鼓翼而飛,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驚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連天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包涵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后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復,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準確地表現了想象的飛馳。試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多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眼前一閃而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
【今譯】
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薊北的消息,
乍聽到喜訊止不住的淚水就灑滿了衣裳。
回頭看老伴和孩子的那里還有一絲憂傷,
胡亂收拾著詩書高興的快要欣喜若狂了。
大晴天里引吭高歌呵而且須縱情飲美酒,
這大好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
立即動身穿過了巴峽再順流而下到巫峽,
然后一過襄陽就直接轉向那久違的洛陽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20-07-31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20-07-31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20-07-31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20-07-31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20-07-31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