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服除和服喪的區別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0-08-05 08:58 回復:0 關注量:1106

  服除是守喪期滿,去掉孝服。服喪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戴孝,通過穿孝服﹑佩黑紗或戴白花等形式對死去的長輩或平輩親屬表示哀悼。

  服除:指守喪期滿。語出:《資治通鑒·齊高帝建元四年》:“癸卯,南康 文簡公 褚淵

  卒,世子侍中賁恥其父失節,服除,遂不仕。” 宋陸游《曾文清公墓志銘》:“丁內艱,服除,主管南外宗室財用。”

  服喪:者守喪的禮儀,在“五禮”中屬兇禮。在古代,喪事辦完后,死者親屬還要在一定時間內在衣著、飲食、起居以及日常生活某些方面遵守一些特殊的儀節,以示哀悼,叫做“服喪”。古文記載:帶孝。《晏子春秋·外篇下二》:“其母死,葬埋甚厚,服喪三年,哭泣甚疾。”《后漢書·桓典傳》:“典獨棄官收斂歸葬,為喪三年,負土成墳,為立祠堂,盡禮而去。” 羅惇曧《文學源流》:“而墨子服喪三月,則薄葬短喪,皆夏制也。”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