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古建筑結構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0-08-06 09:14 回復:0 關注量:718

  先秦時期的嶺南建筑初步形成了具有嶺南地方特色的建筑體系。宋元時期是廣東大規模開發的時期,這時的嶺南民居建筑開始出現鮮明的地方特色。廣州光孝寺大殿后石欄桿望柱頭石獅,為南宋遺構,雄健威嚴。

  明清時期,嶺南建筑文化形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體系,建筑種類擴展,建筑布局趨向大型組群,建筑裝飾達到高超的水平。廣州在很長時間是我國唯一的通商口岸,較早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出現了西式建筑以及用歐洲人物形象、羅馬字鐘、大理石柱為建筑裝飾,采用套色玻璃等進口材料。

  直至清末,在嶺南興建了一批西式建筑,有教堂及附屬的醫院、學校、育嬰堂等,如廣州石室是遠東最大的哥特式石構教堂。清末,鋼材等建筑材料和近代建筑技術也開始應用,1905年建成的嶺南大學馬丁堂,是中國最早采用磚石、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物之一。

  清末到民國時期,高層的商業樓宇、鋼桁材料的橋梁出現,顯示建筑技術向近代化發展。1922年,廣州建成嶺南第一座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筑大新公司,高12層50米,1937年建成嶺南第一座鋼框架高層建筑愛群大酒店,高15層64米多,都是當時稱為南方建筑之冠的高層建筑。1929-1936年,陳濟棠主政廣東時期,廣東建筑得到較快的發展。綜觀清末、民國時期在建筑發展上的突破,留下了一批顯示這一時期成就的建筑范例,為現代中國建筑的發展起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