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古建筑和徽派有什么特別大的區別
中國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傳統民居形式,遼代時已初成規模,經金、元,至明、清,逐漸完善,最終成為北京最有特點的居住形式。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經過數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面布局到內部結構、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特有的京味風格 北京正規四合院一般依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四周再圍以高墻形成四合,開一個門。大門辟于宅院東南角“巽”位。房間總數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間,東、西房各3間,南屋不算大門4間,連大門洞、垂花門共17間。如以每間11-12平方米計算,全部面積約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備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采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
中國建筑流派之二(江南民居)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緊湊,院落占地面積較小,以適應當地人口密度較高,要求少占農田的特點。住宅的大門多開在中軸線上,迎面正房為大廳,后面院內常建二層樓房。由四合房圍成的小院子通稱天井,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為屋頂內側坡的雨水從四面流入天井,所以這種住宅布局俗稱“四水歸堂”。
中國建筑流派之三(嶺南風格)
嶺南派建筑是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才逐漸形成的,人們把這支極具嶺南地方特色的建筑流派稱之為“廣派”或“嶺南派”。關于嶺南派建筑的產生、發展以及其特色和風格,我們引用著名建筑評論家、清華大學教授曾昭奮和艾定增教授所作的精辟的評論來概述。曾昭奮教授最早把中國建筑新風格定為北京的“京派”、上海的“海派”和廣州的“廣派”(“嶺南派”)并歸納出“嶺南派”建筑風格的特色是自由、自然和符合人們活動規律的平面安排;明快、開朗和形式多樣的立面和體形;與園林綠化和城市或地域環境的有機結合。
中國建筑流派之四(徽派)
徽派古建筑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梁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其橫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間俗稱為“冬瓜梁”,兩端雕出扁圓形(明代)或圓形(清代)花紋,中段常雕有多種圖案,通體顯得恢宏、華麗、壯美。立柱用料也頗粗大,上部稍細。明代立柱通常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為丁頭拱)、斜撐等大多雕刻花紋、線腳。梁架構件的巧妙組合和裝修使工藝技術與藝術手法相交融,達到了珠聯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顯得格外古樸典雅。墻角、天井、欄桿、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紅砂石或花崗巖裁割成石條、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紋理組合成圖紋。墻體基本使用小青磚砌至馬頭墻。
中國建筑流派之五(海派建筑)
上海的傳統建筑叫海派。這個有人把海派和北京的建筑京派,和廣州的建筑粵派稱為三種建筑。海派建筑的特點第一是可以吸收你的好的東西變成我自己的東西,第二個特點是使用,有用就是好。第三個特點創新不斷地翻新,現在一句話叫與時俱進,這個也是現在非常有價值的提倡的一點。什么叫海派,海派是什么樣子的?我說海派不是形式海派是風格,三個風格。
它的形式下面是古典主義的,頂上是巴洛克的,巴洛克就強調建筑的裝飾,他的左右兩邊有兩組雕塑,這兩組雕塑和建筑你說是雕塑也可以,你說是建筑業可以,建筑和雕塑被融為一體了,這個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被破壞了,這兩座雕塑被敲掉了,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又恢復上去了,如果沒有這兩個雕塑這個建筑的形式是非常難看的,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不和諧。海派的建筑藝術不是亂七八糟而是非常和諧、協調的,他可以把各種建筑形式都集中到一個形式上來,使得它非常和諧,這個很不容易,這個是一個特點。 海派建筑另外一個寶貴的方面就是住宅上海的近代住宅非常多,西班牙式的,美國鄉村建筑,美國的殖民地式,一些最早地方的那些住宅,還有印度式、日本式,還有德國式、俄國式,還有現代派,應有盡有。建筑是文化不是機器,機器可以改,可以改成全世界都一樣,建筑不同建筑還是一種文化,所以建筑失去了文化特色這個建筑就沒有什么價值可言了。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20-08-06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20-08-06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20-08-06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20-08-06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20-08-06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