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民居名稱
常見的中國傳統民居形式:
1、木構架庭院式
中國傳統住宅的最主要形式,其數量多,分布廣,為漢族、滿族、白族等族大部分人及其他少數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使用。這種住宅以木構架房屋為主,在南北向的主軸線上建正廳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對峙建東西廂房。由這種一正兩廂組成院子,即通常所說的“四合院”、“三合院”。長輩住正房,晚輩住廂房,婦女住內院,來客和男仆住外院,這種分配符合中國封建社會家庭生活中要區別尊卑、長幼、內外的禮法要求。這種形式的住宅遍布全國城鎮鄉村,但因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具特點。其中四合院以北京的四合院為代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
2、四水歸堂式
中國南部江南地區的住宅名稱很多,平面布局同北方的“四合院”大體一致,只是院子較小,稱為天井,僅作排水和采光之用(“四水歸堂”為當地俗稱,意為各屋面內側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這種住宅第一進院,正房常為大廳,院子略開闊,廳多敞口,與天井內外連通。后面幾間院的房子多為樓房,天井更深、更小些。屋頂鋪小青瓦,室內多以石板鋪地,以適合江南溫濕的氣候。江南水鄉住宅往往臨水而建,前門通巷,后門臨水,每家自有碼頭,供洗濯、汲水和上下船之用。
3、一顆印式
云南省(中國西南部)的“一顆印”式住宅可以作這類住宅的代表,在湖南(中國南部)等省稱為“印子房”。這類住宅布局原則與上述“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房屋轉角處互相連接,組成一顆印章狀“一顆印”式住宅建筑為木構架,土坯墻,多繪有彩畫。
4、大土樓
大土樓是中國福建西部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圍成環形的樓房。一般為三至四層,最高為六層,包含庭院,可住五十多戶人家。庭院中有廳堂、倉庫、畜舍、水井等公用房屋。這種住宅防衛性很強。客家人為保護自己的生存創造獨特的建筑形式,至今仍在使用;如客家古民居--四角圍龍【辛亥遺址】何子淵故居等。
5、窯洞式
窯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國中西部的河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等黃土層較厚的地區。利用黃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掘出拱形窯洞。這種窯洞節省建筑材料,施工技術簡單,冬暖夏涼,經濟適用。窯洞一般可分為靠山窯、平地窯、磚窯、石窯或土坯窯五種。
6、桿欄式
桿欄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部的云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區,為傣族、景頗族、壯族等的住宅形式。桿欄是用竹、木等構成的樓居。它是單棟獨立的樓,底層架空,用來飼養牲畜或存放東西,上層住人。這種建筑隔潮,并能防止蟲、蛇、野獸侵擾。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20-08-21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20-08-21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20-08-21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20-08-21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20-08-21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