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幼學之年的禮儀有哪些?
古代幼學之年的禮儀大全
一、口頭稱謂語
古代稱謂
中國號稱文明古國,世人譽之為禮儀之邦、君子之國,即使是在唇槍舌劍的論戰中,我們的先人也同樣講究語言美。《禮記·儀禮》道:“言語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說,對人說話要尊敬、和氣,談吐文雅。
現在我們稱呼對方的代詞只有“你”和“您”,而古代,雖然有“汝,爾、若、而、乃”等好幾個稱法,但是他們無論對長輩、平輩說話時,從來不用這些詞,認為如此稱呼不禮貌。古人有多種多樣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數種。
1、用“道德高尚”的說法稱呼對方,如稱人為“子、夫子、先生”等等。
2、從輩份上尊稱對方,如稱人為“父老、父、丈人、母、媼、老伯”等。
3、稱對方的字、號。
4、稱對方的身份時加上“賢、尊、高”等字眼。如“賢侄”、“賢婿”等。
5、用對方的部下來代稱對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緣故,不敢直接指呼對方。例如,“陛
下”代稱帝王;“殿下”代稱皇后、太子;“閣下”、“足下”等代稱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稱代詞除了“我”以外,還有“余、吾、予、朕、臺、卯”等。但古人對長輩或平輩說話時,也不用他們而是毫無例外地用謙稱。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聰明”的說法來稱呼自己。如自稱“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輩份低”的說法來稱自己。例如自稱“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說法來稱呼。例如自稱“臣、仆、在下、*子、牛馬、自己下走”等等。
4、稱自己的身份、職務,有時還加上“卑、小、貧”等字眼。例如自稱“弟子、學生、
小生、貧僧、卑吏、卑職”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稱“丘”。
古人的禮貌語言還表現在:凡是說到與對方有關的行為、人物、事情、物品時,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說法,例如:
稱別人的姓、名和字為“貴姓、大名、尊諱、尊字”等。
稱別人年齡為“貴庚、尊庚、芳齡、高壽”等。
稱別人的住處為“尊府、府上、尊寓、華居”等。
稱別人的神態、相貌為“風采”等。
稱別人的身體為“玉體”等。
稱別人的親屬去世為“作故人、謝賓客、仙游”等。
同樣地,說到與自己有關的人和事物時,也一律采用謙虛的說法。例如:
稱自己的妻子為“*內、拙荊”。
稱自己的孩子為“*息、犬子”。
稱自己的朋友為“敝友”。
稱自己的事情為“*事”。
稱自己的意見為“愚見、愚計”。
把自己的官叫“待罪”。
向別人詢問叫“拜問”。
回答別人稱“上報”等等。
古漢語中還有一類很突出的詞,叫“謙敬副詞”。例如“蒙、竊、幸、猥、辱、敬、惠、謹”等等。
這些謙敬副詞,和上面所談的尊稱、謙稱以及委婉語、諱飾語等等,都是我國古代的禮貌語言,體現了我國古代語言美的優良傳統。
交友稱謂
人總是要交朋友的。自古以來,對交什么性質的朋友,都有明確的稱謂。
忘年交:打破年齡、輩份的差異而結為好朋友。
忘形交:不拘形跡的缺欠或丑陋,結成不分你我的朋友。
君子交:指道義之交,即在道義上相互支持的朋友。
莫逆交:指彼此心意相通,無所違逆。
刎頸交:指友誼深摯,可以同生死,共患難。
貧*交:窮困潦倒時結交的朋友。
布衣交:彼此沒有作官而結交。
患難之交:同經磨練而成為朋友。
至交:友誼最深的朋友。
世交:稱世誼、世好,泛指兩家世代交情。
故交:故舊、舊交、故人,泛指有舊的交情。
一面之交:僅僅相識,但不甚了解。
市道交:古時以做買賣的手段結交的朋友,因其重利而忘義,后稱小人之交。
對人尊稱
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
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稱對方的兒子。
令愛(令媛):尊稱對方的女兒。
令婿(令坦、令倩):尊稱對方的女婿。
令媳:尊稱對方的兒媳。
令正(令閫、賢閣,尊夫人):尊稱對方的妻子。
喬梓:稱人父子。
昆玉(昆仲):稱人兄弟。
令侄:稱人侄兒。
賢契:稱自己的學生。
高足:稱別人的學生。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20-08-26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20-08-26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20-08-26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20-08-26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20-08-26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