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中,亭、臺、樓、閣、軒、榭、廊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0-09-02 09:25 回復:0 關注量:1293

  亭:體積小巧,造型別致,可建于園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亭子的結構簡單,其柱間通透開辟,柱身下設半墻。從亭的平面來看,可分為正多邊形亭、長方形和近長方形亭、圓亭和近圓亭、組合式亭等等,從立體構形來說,又可分為單檐、重檐和三重檐等類型。

  臺:是最古老的園林建筑形式之一,早期的臺是一種高聳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官殿多建于臺之上。古典團林中的臺后來演變成廳堂前的露天平臺,即月臺。

  樓:是兩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層曰樓”之說。樓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廳堂之后,在園林中一般用作臥室、書房或用來觀賞風景。由于樓高,也常常成為園中的一景,尤其在臨水背山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閣:與樓近似,但較小巧。平面為方形或多邊形,多為兩層的建筑,四面開窗。一般用來藏書、觀景,也用來供奉巨型佛像。

  軒:多為高而敞的建筑,但體量不大,軒的形式類型也較多,有的做得奇特,也有的平淡無奇,如同寬的廊。在園林建筑中,軒這種形式也像事一樣,是一種點級性的建筑但正因為如此,所以造園者在布局時要考慮到何處設軒,它既非主體,但又要有一定的視覺感染力,可以看作是“引景”之物。

  榭:多借周圍景色構成,一般都是在水邊筑平臺,平臺周圍有矮欄桿,屋頂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顯得十分簡潔大方。榭的功用以觀賞為主,又可作休息的場所。

  廊:是一種“虛”的建筑形式,由兩排列柱頂著一個不太厚實的屋頂,其作用是把園內各單體建筑連在一起。廊一邊通透,利用列柱、橫楣構成一個取景框架,形成一個過渡的空間,造型別致曲折、高低錯落。廊的類型可分為雙面空間、單面空間、復廊和雙層廊等等,從平面來看,又可分為直廊、曲廊和回廊。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