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成詩中人
這句出自搜狐文化“《鄉愁bai》:年少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成詩中人”
(此文是紀念余光中而寫的)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這首詩,相信很多人從小就會背。而昨天,我們的朋友圈又被這首詩刷屏。就在昨天,這首詩的作者,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與世長辭,享年89歲。
1928年生于南京的余光中,熱愛中華傳統文化,他曾禮贊“中國,最美母親的國度”,他也曾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他更曾豪言壯語“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2005年,余光中跨越海峽,開啟了他口中的“朝圣之旅”。他來到汨羅江畔,乘著夕陽的余暉,說道:“我來到汨羅江和屈子祠,就是來到了中國詩歌的源頭,找到了詩人和民族的歸屬感”。是的,只要漢字還在,只要中華文化還在,“鄉愁”就有了寄托。
情至深處化為詩?!班l愁詩人”余光中用其細膩的文字為我們表達了他的親情、愛情和鄉情,語句中更飽含著對中華文化的敬畏。今天,就讓我們懷著對詩人的思念,再讀一遍《鄉愁》。
年少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成詩中人。初讀《鄉愁》時還少不更事,直到背井離鄉,直到日漸白頭,直到閱盡滄桑,方知這詩中的滋味。
在城鎮化快速擴張的今天,“鄉愁”所代表的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情感,更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傳承。……
以上供參考。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20-09-03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20-09-03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20-09-03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20-09-03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20-09-03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