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古建筑為什么有名?

樓主   帖子創(chuàng)建時間:  2020-09-17 09:17 回復:0 關注量:678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面積約40萬平方米。它兼有五岳之雄、奇、險、秀、幽,有72峰、36巖、24澗、11洞、3潭、3泉、10石、5臺等自然勝景。主峰天柱峰立地頂天,海拔1612米,素有“一柱擎天”之譽。相傳道教所尊奉的玄武神,即真武大帝,曾在此修煉42年而得道飛升,故后世易名武當山,意謂“非真武不足當之”。武當山是中國第一大道教名山,有“天下第一仙山”之說。

  道家崇尚自然,追求清靜無為、遁世隱修的生活。為了長生不老、得道成仙,達到隱者修行的最高境界,道士們采藥煉丹,而那些靈花仙草也只有深山老林才容易采到。所有這些,都讓道家與山結下了不解之緣。自占以來,風景優(yōu)美、物產豐富的武當山就是道家理想的修行寶地。

  武當山大規(guī)模的道觀建筑始于唐代。自唐朝初期李淵登基稱帝開始,李淵為提高他的威望,就宣揚他是道教始祖老子李聃的后裔,在全國范圍大興土木建造道觀,大力弘揚道教顯靈功德。

  唐貞觀年間(627~629)遇大旱,唐太宗李世民派遣均州吏姚簡赴武當山祈雨,此后又命令姚簡在武當山建五龍祠,這可看成是武當山道教的開山道觀。以后宋、元各代都有增建和擴建,道觀規(guī)模日益擴大。到元代末,大部分毀于戰(zhàn)火。

  武當山道教發(fā)展達到鼎盛,主要是因為明成祖朱棣對道教的重視,他是歷代營建武當山道觀最得力的一個皇帝。

  明成祖朱棣是從他侄子手中奪取帝位的,他起兵之前,為了給自己的行動尋找合理性,在軍師姚廣孝的幫助下,制造了一系列真武“顯彰圣靈,始終佑助”的神話,給自己蒙上了一層天意神授的色彩。

  永樂皇帝在圣旨里說得很明白:“至我朝,真武闡揚靈化,蔭佑國家,福庇生民,十分顯應。我自奉天靖難之初,神明顯揚,威靈感應之多,言說不盡。”為答謝真武佑護之德,朱棣在北京城建起了真武廟,又在紫禁城的御花園中建造欽安殿,專門奉祀真武,甚至在他坐朝的奉天殿兩壁斗拱間也畫了真武像。對真武得道之地武當山,朱棣更是恭敬有加,封武當真武神為“北極鎮(zhèn)天真武元天上帝”,封武當山為“大岳太和山”。

  武當山古建筑永樂十年(1411)朱棣遣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禮部尚書金純、工部右侍郎郭王進等率30余萬軍民工匠,用12年工夫,在元代舊址上,建成9宮9觀等33處宏偉的道教廟宇。各處設計布局,均按明朝永樂皇帝的意旨,根據(jù)《真武經》中真武修真的神話故事,采取皇宮建筑款式統(tǒng)一設計建造。其規(guī)模的大小、間距疏密的布局,做到時隱時現(xiàn),若明若暗,先抑后揚,迂回曲折,前呼后應,玄妙超然,充分顯示出神權的神奇和皇權的崇高威武,從而創(chuàng)造出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高度協(xié)調景觀。正如明代的洪冀圣所描繪說:“五里一庵、十里一宮,丹墻翠瓦望玲瓏。”其工程之大,耗費之巨,不亞于北京紫禁城的修建,明朝人稱之為“成曠世之極盛,萬古之奇觀也”。

  整個武當建筑群薈萃了中國古代優(yōu)秀建筑范式,體現(xiàn)出道教的玄妙、皇宮的宏偉、環(huán)境的原始、民風的淳樸等多種特色,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建筑風格,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舉,是古代規(guī)劃、設計建筑的典范。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