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砌筑墻體,古時稱為?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0-09-18 09:50 回復:0 關注量:1661

  古建筑砌筑墻體,古時稱為:壁 堵 垣

  中國古代建筑:墻

  一、 按位置

  1. 檐墻,檐zhi柱與檐柱之間的墻體,在前檐的稱為前檐墻,后檐的稱為后檐墻。

  硬山建筑中直砌到屋檐下的檐墻稱為封護檐墻,墻外看不到椽頭。

  相對的,椽、梁、枋等部分外露的稱為漏檐墻。

  2. 山墻,建筑物兩端的墻體,以支撐建筑上部的屋山。上部高出屋面的稱為防火山墻,也稱封火墻、風火墻,有一顆印式、復合曲線式、人字式、貓拱背式、五岳朝天式、疊落山墻、馬頭墻等。

  下堿,山墻下端三分之一處的部分。通常會砌得比上部厚,有利于建筑的穩定性。

  3. 墀頭,硬山建筑超出山墻檐柱之外的墻體。常裝飾各種圖案。

  4. 廊墻,檐柱與金柱之間的墻體。常裝飾各種圖案。

  5. 扇面墻,大型建筑如宮殿、廟宇中,金柱與金柱之間的室內墻體。二、 按材料

  1. 土墻

  三合土墻:由石灰、砂子、卵石等合成建筑材料夯筑成的墻。可用以承重。

  竹筋土墻:夯筑土墻時,在墻體內放置竹片以加固墻體。2. 磚墻

  空心磚墻:節約材料,且穩固性不差,還可隔聲隔熱。三、 按裝飾

  1. 清水墻,墻體表面不加粉刷,不加貼面材料。墻面上的磚縫多用泥沙或灰漿勾填,以防止雨水和風的侵蝕。

  2. 花式磚墻,在墻體的漏空部位用磚瓦砌成各種花樣,或將整面墻都做成漏空花樣,或事先燒好花式磚直接砌成花墻。可細分為漏磚墻,漏窗墻,磚花墻等。

  3. 包框墻,形象如一個鏡框。有硬心、軟心等。

  四、 按砌法

  1. 干擺,將磚擺好后再灌泥漿。有時砌磚不用膠結材料也稱干擺。

  2.

  順磚,按建筑面闊方向砌置的條磚稱為順磚。

  丁磚,按建筑進深方向砌置的條磚稱為丁磚。

  3.

  一丁一順,一塊丁磚接一塊順磚,丁順交替砌置,又稱丁橫拐、梅花丁。

  一丁三順,一塊丁磚接三塊順磚。

  一丁五順,一塊丁磚接五塊順磚。

  多層一丁,砌置多層順磚后再砌置一層丁磚,不是每層都有丁有順。

  4. 平磚丁砌錯縫,平磚就是將磚平放砌置,丁砌就是將磚沿建筑進深方向砌置,錯縫就是將上下層砌磚的縫隙交錯開來。這種砌法砌筑起來的墻體較厚。戰國時即已出現。

  平磚順砌錯縫,順砌就是置磚時將磚按建筑闊面方向擺放。這種砌法墻體較薄,穩定性也較差,不能砌得過高。

  順磚順砌錯縫,側磚就是將磚的側立面朝下。這種砌法墻體非常單薄,穩定性差,不能作為承重墻。但較為節省材料 。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