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
特點之一:中國傳統文化在數千年文明演進過程中,沒有出現斷層。
孔夫子的學說,一直影響中國歷史2000多年。孔孟傳統、老莊精神,以及后來的佛學思想,彼此促進,相互借鑒,常演常新,一脈相傳。這種情況在人類文明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亦是獨一無二。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其他三家都曾出現文化斷層,一些古老文化傳統在民族文化的沖擊下,幾乎散滅已盡。在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文化以外,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屬于比較年輕的一代;但其文化傳統同樣受到過致命的沖擊,以致中世紀的幾百年,歐洲人都看不到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國古代文化,雖晚于古埃及等國家,但其歷史水平并不遜于任何一個民族,而且一脈相承,其文化傳統得到比較完美的保存,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奇跡。
特點之二: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沒有出現歷史性的分裂結局。
所謂沒有出現分裂結局,并非不曾有過分裂。中國自夏、商、周以來,歷代王朝更替,也曾出現過非常復雜的局面。西周統一,東周混亂,戰國分裂;秦漢統一,魏晉南北朝分裂;隋唐統一,五代十國分裂;宋、遼、金、夏總在統一與分裂之間;宋元政權更迭,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居于統治地位的全國性政權;明統一,但很快衰落;清兵入關,出現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占據主導地位的全國性政權。中國歷史,可謂戰亂不斷,分裂不斷;但戰而又治,分而又合。從中國歷史發展的總趨向看,中國歷史上的統一時間不但遠遠長于分裂時間,而且統一是主流,統一合乎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也合乎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這一點和世界上許多國家又有很大區別,首先就和西方基督教傳統不一樣。古羅馬也是大帝國,但壽命不長;先是一分為二,后來二分為多;以致不但民族差異日益擴大,語言差異也日見明顯。直到中世紀下半葉,歐洲才真正出現走向統一的曙光,但直到今天,歐洲的一些地區還在發生民族戰亂。實際上西方自古羅馬分裂以來,就不曾統一過。中東也是如此,甚至非洲、拉丁美洲都有與之類似的現象。雖然造成的原因或許截然相反,但分裂的事實,則無須爭議。
特點之三:中國既是一個宗教寬容的歷史古國,但又從來不是一個宗教性國家。
中國歷史文化的主導性因素,自然是儒家文化。但儒家文化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唯一代表,盡管在所有文化流派中它的影響最大。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就不是孤立出現的文化現象。諸子百家,它為一家。以后因為社會需要,儒學被捧到獨尊的地位,但獨尊并非獨有。即使奉行"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時代,它依然不是獨有的。例如,儒學慎言鬼神之事,漢武帝本人卻頗有些相信神仙。東漢時代,佛學東來,道教初興;魏晉時代,玄學又起;于是儒、道、佛同生共在的文化現象成為盛唐文化的基本特色。
中國人自古對宗教不持絕對化立場。既允許無神論的存在,也允許有神論的存在,還允許各種宗教組織存在。但有一個條件,任何宗教都不能以傷害中央政權、妨害國家政務作為存在的前提;否則,必予以打擊或取締。當然,中國歷史漫長,宗教間的沖突,也曾有過,對宗教的迫害也曾有過。但從歷史發展的宏觀態勢分析,"三武一宗"滅佛事件及其影響畢竟是暫時的,而佛教等宗教的發展卻是長久的。中國文化本性寬容,唯其如此,在中國歷史上才從來不曾有過因為宗教問題而發生的全國性大戰亂。反倒在戰爭極其殘酷、國家多災多難的歷史關頭,宗教活動起過某種緩沖和保護作用。例如佛教之于北朝,道教之于元代,都有安定社會、減少殺戳的意義存在。
中國宗教活動論其主要影響,不是表現在政治方面,而是表現在思想文化方面。唯其如此,才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更豐富,也更具生命活力。相對于中國而言,整個歐洲乃至整個地中海周邊國家,幾乎總在宗教信仰、民族興衰和國家利益之間發生沖突;而這種沖突,往往導致更深的民族仇恨,或者直接引發地區性甚至世界性戰亂。可以這樣說,西方國家自古羅馬以來,它的所有戰爭、戰亂都和宗教信仰有關,也和民族沖突有關,又和國家利益特別是領土糾紛與經濟利益有關,因為西方宗教信仰有強烈的排它性。而在中國歷史宗教觀念中,更主張求同存異,各自發展。
特點之四:中華民族歷史雖然有過多次民族沖突,但沖突的結果,不是走向分裂,而是走向和睦。
中國歷史上重大民族沖突,至少發生過三次:一次是始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所謂"五胡亂華";一次是宋、遼、金、夏直至元代的民族戰亂;一次是清王朝入主中原。這三次大的民族性沖突,各有自己的特點。但其結果,則毫無例外地走向民族和睦,有的則形成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民族大融合。所謂"五胡亂華",華又何曾亂?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亂在一時,和在長久;亂在取治,治后繁榮。因為如此,才使得中國盛唐的興旺發達獲得了更廣泛的民族基礎和更良好的文化基礎。哲人所言"唐人有胡氣",就包含了對唐文化這種品性的肯定與稱贊。宋元時代也曾發生各個民族間的猛烈戰爭,然而終于統一于元,穩固于明,其結果,同樣達到民族的和解。清人入關,始則與民族壓迫有直接聯系,繼而出現民族間的侵擾和大戰,也曾出現過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屠城慘案,但那結果不是從此開始沒完沒了的民族沖突,而是清王朝終于接受儒家文化,同時也為儒家文化的歷史發展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特點之五:中國文化傳統最仇恨別人的入侵,也不喜歡向外擴張。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以對外侵略和擴張為特色的國家。中國真正遠征其他國家或與境內其他政權發生大規模戰爭,大約只有漢武帝北伐匈奴這樣一段歷史,但那不是因為漢武帝對匈奴的土地產生了要求,而是為了保衛大漢帝國的安全與安寧。這不是說,中國歷史上就沒有過中央政權對少數民族政權或其他周邊國家的侵略和傷害。比如唐太宗就侵略過朝鮮。但公正地講,入侵他人的情況在中國歷史上并不處于主流地位,而且在國內也大不得人心,所以唐太宗固然英才天縱,一旦兵發異域,照樣取辱而還。
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五大特色,是中國文化的驕傲所在,因為中國文化有這些特點和優點,它才為人類文化保留下最完整的一份古文化遺產,也為人類的民族文化培養出一個獨特的模式,它以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對東方文化產生巨大影響,對整個人類文化也作出巨大貢獻,而且,未來還將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20-09-30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20-09-30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20-09-30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20-09-30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20-09-30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