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壁畫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0-10-12 09:24 回復:0 關注量:682

  制作壁畫的一般程序是:

   1、壁面底層處理

  (1)釘麻和壓麻。釘麻作法是zhi 在坯磚縫中,每間隔50cm釘木橛或竹楔子,將麻纏繞其上,叫做釘“麻揪”,或在釘子間來回纏繞,拉成網狀。壓麻作法是:在砌磚時就把麻橫壓在墻內,抹灰打底時把麻分散鋪開,軋入灰內。釘麻和壓麻作法可同時并用。

  (2)往墻面上撒水。工匠中有“水是瓦匠的膠”之說。干凈濕潤的墻面有利于墻面和畫壁的附著。

  2、畫壁打底

  (1)在經過前道程序處理過的墻面上抹一層大麻刀打底泥灰。這層灰以找平為主,是粗泥灰。粗泥灰由粘土(膠泥)和洗凈的大粒砂,加麻刀(麥秸桿)和勻。用大抹子在墻壁上厚抹一層,約2cm。表面不要太光,也可用瓦刀劃斜紋,便于第二層著壁牢固。

  (2)第二層上細泥。細泥由粘土加細砂(土6:砂4)加麻刀、麻紙漿、動物毛等攪均拌勻,在第一層灰干至七成左右時鋪蓋上第二層灰。應盡量用大抹子搓平。

  具體作法是,先把粘土用水泡開。用木棍攪成稀粥狀,讓渣沉后,澄出于容器,再加細砂和麻刀攪拌勻。在往壁面上抹時,可隨抹隨噴水。如面積大,不能一次抹完時,可分段隨抹隨軋。厚度約1.5cm。整個打底灰(含第一,二層)厚度至少應在2cm~3cm以上。

  有的地方,畫壁面層泥灰,還有用摻蒲捧、棉花、麥殼等。采用砂上泥灰,而不用白灰(石灰),“是因砂土是石性,不致泛堿,堿性有侵蝕顏色的缺點”。(劉凌滄先生語)

  3、刷罩壁面

  (1)刷自漿。在打底灰漿未干時刷 白堊土漿(白堊土,又名聞喜土,北京俗名土粉)。

  自漿調配法:把白堊土傾入盆里,加涼水浸,半小時后土塊溶解,用木棍攪成粥狀,再加生豆漿,比例各占二分之一,用排筆刷于墻面,行筆用力要勻,橫豎各刷一遍,乘底層未干時刷,稍停,再用抹子軋平。刷白漿忌用石灰,石灰性熱,容易把顏色浸蝕變色,再一種作法是,在二層打底灰后,不再刷白漿。

  (2)刷膠礬水。畫壁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刷一至二遍膠礬水,待干透后作畫。

  膠礬水調配的方法是:先把明礬研成粉狀,用溫水化開,乘溫再把稀膠水傾入水中,攪勻即可。比例是:膠2,礬1、水25。膠用廣膠,性柔不暴。膠大會滑而滯筆,礬大澀筆。以往畫工測試膠礬大小的辦法是用舌尖嘗試,如發甜,稍有澀感,則可。澀舌尖則礬量過大。刷膠礬水時,要用排筆一筆挨一筆刷于壁面,勿讓重疊,重疊會使礬性不勻,影響作畫效果。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