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中的"庭院的圍合方式"有三種
中國古建筑中的"庭院的圍合方式"有三種:一是在主房與zhi院門之間用墻圍合;二是主房與院門之間用廊圍合,通常稱之為“廊院”;三是主房前兩側東西相對各建廂房一座,前設院墻或院門,通常稱之為“三合院“。
宮殿建筑藝術在形象上的特點:即都十分注重渲染建筑宏偉壯麗的氣勢。集權政體的最高統治者都想通過建筑藝術來顯示帝國的實力和威嚴,來象征王權的至尊和永恒。中國宮殿強調的是群體,通過一連串空間和實體的組合與交替,來烘托某一特定的主題。
在中國古建筑中,盡管也存在著某一中心的單體建筑,但叢整體建筑來看,他并不占壓倒一切的優勢。就好比是故宮的太和殿,如果將他單獨置放在郊外的山水之中,他就并不顯得很大,其藝術感染力與凡爾賽宮是不能相比的。
但是,由于在他的前面建造了五座門樓以及有眾多的庭院空間做鋪墊,因此他的藝術魄力和氣勢得以大大地加強。
中國古代宮殿之所以強調群體氣勢,就是因為群體的序列有助于渲染統治王朝的威嚴,群體的布局有利于體現宗法等級的貴賤尊嚴。在整體建筑序列的藝術構思上,中國宮殿的門起著引導和帶領整個主題的任務。有了門與庭院的虛實交替,整個建筑序列便出現了某種時間藝術的特征,一座座造型各異的門就好象在時間上流動跳躍的小主題,他引導著最后中心主題的出現。
有了門與庭院的虛實交替,整個建筑序列便出現了某種時間藝術的特征,一座座造型各異的門就好象在時間上流動跳躍的小主題,他引導著最后中心主題的出現。
從宮殿的平面布置上看,中國宮殿有著嚴格的主次,內外等級。他的外朝和內寢是完全分隔的,“宮墻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這一封建禮制思想在宮殿建筑中表現最為突出,內寢因是后妃居住,所以呈全封閉狀態,建筑密集,安排有各種功能的房屋,儼然是一個獨立的小天地。
建筑的等級甚至在并列于大臺基上的三大殿上也反映出來:太和殿級別最高,用重檐廡殿頂,中和殿是皇帝大朝的準備用房,就只用單檐四角攢尖頂,保和殿是宴請重臣和舉行殿試之外,地位比中和殿重要,于是用了重檐歇山頂。
就故宮宮殿來看,外三朝的公共活動面積十分有限,不存在君臣同樂的可能性,最大的太和殿也只強調了寶座所在的區域,集中渲染了帝王個人的威嚴和至尊。這和中國數千年來一貫是君權至上的封建集權統治的政體有極大關系。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20-10-19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20-10-19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20-10-19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20-10-19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20-10-19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