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的石雕動物都有哪些寓意?

 
樓主   帖子創(chuàng)建時間:  2019-05-08 14:49 回復(fù):0 關(guān)注量:974

龍是中國最早的圖騰形象之一,常裝飾于宮廷建筑的彩畫、藻井、丹墀等各處,象征著皇家威嚴(yán),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nèi),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龍被神化后,又與帝王崇拜結(jié)合在一起。中國古代帝王把自己說成是龍神的化身或龍神之子,借助龍樹立權(quán)威,獲得人們普遍的信任和支持。這樣,龍獲得了更為顯赫的地位,對中國龍文化的發(fā)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古建筑的石雕動物


  鴟尾最早的形象是傳說中的“魚虬”,《譚賓錄》載:“東海有魚虬,尾似鴟,鼓浪即降雨,遂設(shè)象于屋脊。”唐代之后,其形象日益豐富,鴟尾的頭部造型愈發(fā)向龍靠攏。


  螭獸傳說是一種沒有角的龍,在中國古建筑或器物、工藝品上常用它的形狀作裝飾,嘴大、肚子能容納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臺基排水口的裝飾。


  摩羯魚常裝飾在藏式建筑的金頂?shù)忍帲瑩?jù)佛教記載,摩羯魚是一種“眼如日月、鼻如太山、口如赤谷”的海中巨鰲魚,同時有著“先世是佛教破解弟子”,可“吞噬一切”,“能避一切惡毒”的寓意,在古建筑上裝飾它,取其棄惡從善的佛教象征意義。


  赑屃常裝飾在石碑下,用作碑座,赑屃樣子似龜,喜歡負(fù)重,碑下龜是也。在上古時代的中國傳說中,赑屃常背起三山五岳來興風(fēng)作浪。后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屬靈禽祥獸。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