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雕的發(fā)展歷史

 
樓主   帖子創(chuàng)建時間:  2019-07-04 17:01 回復(fù):0 關(guān)注量:645

與殷、商、周、秦、漢、唐的石雕一樣,圓雕也是壽山石雕最基本、最古老的技法。它又被稱為立體雕,是物體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xiàn),觀賞者可以從中看到物體的各個方面。壽山石雕不論是出土的南朝的壽山石豬還是南北宋的人獸俑,都足以為證,而且到了清朝初期壽山石雕的鼎盛時期,雕制人物、動物,使用的主要技法仍然是圓雕。這個時期享有盛名的石雕藝人楊璇、周彬、董滄門、魏汝奮、魏開通等,全部是圓雕大師。盡管雕刻風(fēng)格各不相同。現(xiàn)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圈彬的《彌勒》、楊璇的《僧人臥像》和魏開通的《伏虎羅漢》等十幾件壽山石雕作品以及福州市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和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收藏的楊、周、魏、董的傳世之作,都顯示了清朝初期壽山石圓雕技藝高超的水準(zhǔn)。例如魏汝奮的《數(shù)珠羅漢》,表情異常生動,面額飽滿,兩眼微閉,鼻寬且豐,兩唇微翕,欲言又止,神態(tài)悠然自得,坐勢自然舒展,人體比例準(zhǔn)確,衣紋用刀流暢,富有動感。無論是從作品前面觀看還是從背部來看,都顯得同樣的和諧自然,是一尊圓雕的杰作。由此可以看出,在這一時期石雕藝人已善于利用巧色,懂得用石材的無色部分雕刻羅漢肌體,有色部分雕刻外披的袈裟。有的還描花巧填金粉于羅漢趺坐的蒲團(tuán)之上。楊璇更是在羅漢服飾上面鑲嵌寶石,使雕像襯托得更加莊嚴(yán)輝煌、瑰麗多彩。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