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戰亂時期的教育是怎樣的?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07-09 17:10 回復:0 關注量:447

魏晉時期,由于戰亂不斷,加上人們對儒家經學,尤其是對漢代的章句之學普遍失望,導致了經學的相對衰落和玄學的蓬勃興起,文化呈多元激蕩的局面,這一時勢也深刻地影響了當時的教學內容。這個時期教育總的特點是官學時興時廢,教育事業的延續主要是依靠私學、家學。

魏晉是封建門閥制度高度發展時期,為了保證士族優先做官的權利,魏文帝時期實行了有利于著姓大族的“九品中正制”,也就是郡設小中正,州設大中正,依據管內人物的品行定為一至九等,實際上是按門第高低將人們評定為九等,按等選用。這對“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是一個極大的沖擊。門閥制度的形成對學校教育產生了消極影響。晉代的中央官學分為國子學和太學。國子學只限于五品以上的貴族子弟人學,其目的是為了滿足士族階級享有教育特權;而太學學生成分比較復雜,多為平民子弟。魏晉時期重視貴族子弟教育輕視平民教育的傾向是十分明顯的,這種教育與選官制度結合,形成了當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