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石雕藝術:漢三闕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05-16 14:28 回復:0 關注量:510

      漢三闕,又稱東漢三闕,即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腹地及周圍。


  漢三闕是一種特殊的石雕藝術,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國家級禮制建筑遺存,是研究建筑史、美術史和東漢社會史的珍貴資料。


漢三闕


  闕,是中國古代一種標志性的禮制建筑,反映著不同歷史時期的禮制思想。


  東漢三闕,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國家級禮制建筑遺存,是研究建筑史、美術史和東漢社會史的珍貴資料。嵩山東漢三闕,世界聞名,國之無雙,歷史學家為之驚喜,文物學家為之驕傲,金石學家倍加推崇,考古學家奉若珍寶,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三闕


  東漢三闕,始建于東漢,是中國1961年3月公布的首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太室闕是中國古建筑國家級文物類1號保護單位,少室闕、啟母闕編號分別是2號和3號文物保護單位,足見國家對其保護的重視。專家建議,由于東漢三闕年代久遠,屬于瀕危稀缺文物,應把學術研究放在首位,盡快結束目前的半開放狀態,將其封閉保護起來。


  所謂闕,就是建筑在城門、墓門、宮門、廟門前的兩個相峙對稱的建筑物,古時“缺”和“闕”通用,兩闕之間沒有橫額,作為道路使用。據《詩經》記載,這種建筑物早在周代就有,闕的用途主要表示大門,它是象征性的大門,城闕可以登臨遼望,察看敵情,宮闕和城闕因建置在交通要道上,懸掛布告、法令,昭示國人。廟闕也叫神道闕。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