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顆印—中國傳統特色民居古建筑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8-08-31 15:34 回復:0 關注量:627

“一顆印”是云南昆明地區漢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種住屋形式。云南高原地區,四季如春,無嚴寒,多風,故住房墻厚重。為節省用地,改善房間的氣候,促成陰涼,采用了小天井,住宅整個外觀方方整整,如一塊印章,當地稱“一顆印”,又叫窨子屋。
一顆印式民居,是由漢、彝先民共同創造,如果要追根溯源,“一顆印”建筑實際上是北方四合院在南方的形式。然而,南方的四合院受到人口密集、建筑面積有限,加上云南地形多山地,氣候多雨的諸多客觀條件限制,北方四合院在云南就變成“一顆印”。


“一顆印”民居為一樓一底樓房,正房三間,底層一明間兩次間,前有單層廊(稱抱廈),構成重檐屋頂。左右兩側為一樓一底吊廈式廂房,廂房的底層一般各有兩間,稱為“三間四耳”。
“一顆印”民居主房屋頂稍高,雙坡硬山式。廂房屋頂為不對稱的硬山式,分長短坡,長坡向內院,在外墻外作一個小轉折成短坡向墻外。院內各層屋面均不互相交接,正房屋面高,廂房上層屋面正好插入正房的上下兩層屋面間隙中,廂房下層屋面在正房下層屋面之下,無斜溝,減少了梅雨的麻煩。
外墻封閉,僅在二樓開有一兩個小窗,前圍墻較高,常達廂房上層檐口。農村的“一顆印”民居,為了適應居民的生活習慣和方便農民在堂屋和游春上干雜活;堂屋一般不安裝格子門。而城里的“一顆印”民居建筑,堂屋一般都安裝有格子門。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