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飲食文化演變史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03-14 13:53 回復:0 關注量:401

從新石器時代直到殷商時期,對谷物的加工一直比較原始簡單。先民們通過碾盤、碾棒、杵臼等對谷物進行粗加工,難以提供大量去殼凈米。到了周代,石豈的出現,是谷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飛躍。石豈,即石磨。谷物的初加工,由以碾舂為主變為以磨為主。隨著石磨的普及,周人的飲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

與谷物加工相比,周代的肉類加工更為考究。而且,作為對肉類初加工的選割,與后期烹制具有同樣的重要性。尤其是周王室貴族在祭祀、宴會時所享用的各種肉類,其選割及烹制,由專設的官署“內饔”與“外饔”執掌。周人已完全懂得選擇無病、無特殊腥臊異味而又健壯的畜禽,并辨別畜禽各部位,然后施行宰割。在進食時,各式各樣的菜肴都有固定的位置,取食也按一定程序進行,這些都是由肉類所切割成不同形狀所決定的。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