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化教育的特點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8-07-19 16:17 回復:0 關注量:794

宋代始終處于民族沖突的動蕩之中,然而宋代的文化卻達到中國封建仕會的極盛時期。科技的輝煌和理學的興起,標志著人們對自然與人生的科學研究和哲學思考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宋代的教育就是在這一文化氛圍中展開的。宋代文化的發達與宋代統治者的文教政策是直接聯系在一起的。宋朝建立以后.統治者改重視“武功”為強調“文治”,確立了“興文教,抑武事”的國策。為此,宋代千方百計削弱手握兵權的將帥的權力,重用文人,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人才。宋代的統治者還逐步認識到,僅僅依靠科舉考試選拔人才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廣設學校培育人才。

為此,宋代出現了“慶歷興學”,“熙寧興學”,“崇寧興學”三次著名的興學運動。在意識形態上,宋代統治者基本上采取與唐代統治者相同的政策,在尊孔崇儒的前提下,也提倡佛道之學.終于孕育出以儒家思想為主體,揉合佛、道思想而成的理學。宋代教育制度基本上沿襲了唐制,但宋代教育有一個最重要的特色,這就是出現了書院。書院的名稱始于唐朝,但唐朝的書院只是搜尋、整理遺散圖書及校理經籍、撰寫文章的地方,譬如麗正書院、集賢書院。直到五代末期才出現真正具有學校講學性質的書院。宋代書院進一步發展,成為集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于一身的教育機構。據統計,宋代先后共建書院173所,其中有不少著名書院,譬如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的岳麓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河南開封的濮陽書院、江蘇江寧的茅山書院等。由于當時的學校教育已成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