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中藻井結構的歷史與文化
藻井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時期(公元前386-534)的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頂部的石雕蓮花。在古人穴居時,頂上開洞以納光、通光、上下出入,《禮記.禮運》記載:“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巢。”其外形像個凹進的井,“井”加上藻文飾樣,所以稱為藻井。
中國古代建筑以木結構建筑為主,防火成為頭等大事。據《風俗通》記載:“今殿作天井。井者,東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厭火也。”東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認為是主水的,在殿堂、樓閣最高處作井,同時裝飾以荷、菱、蓮等藻類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壓伏火魔的作祟。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藻井上出現了一些具有西域特色或者佛教風格的新紋飾,穹頂上的符號表現出述說著不同時代的宗教文化。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18-08-02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18-08-02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18-08-02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18-08-02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18-08-02
圈主: 帖子:109